■ 劉云
安康市圖書館今年做了一個讀書征文活動,據他們統(tǒng)計,收到省內外大量來稿,來稿作者有老年人、老干部,有外省的,量最大的是學生,似乎他們的老師進行了有組織的投稿,在外省作者中,也有在職干部,還有農民兄弟投稿。一個現象是,在本市作者中,沒有一件是標注干部身份的。這個信息在安康的微信圈中流傳,有微友調侃說:安康的干部太忙了,沒有時間讀書。
在征文中沒有本地干部投稿,當然不代表本地干部壓根兒就不讀書。但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干部不讀書、讀書少也是一個事實?v觀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發(fā)展,總是在學習中前進的,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其實就是一種學習,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學習借鑒的結果。說學習是“閑得慌”大抵是站不住腳的。
從體制和制度安排上看,我們從來不缺乏關于學習的位置,每年有計劃,年度有考核,學時安排也還算嚴格,課程設置也算豐富,統(tǒng)一集中學習,在崗業(yè)余學習,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員工,這些成果每年也會在各類年度總結中占有相當篇幅。但較起真兒來,總感到我們的學習不是那么一回事,經不得實際的檢驗,在工作運用上,半吊子那么多,在崗不明職責,在職缺乏素養(yǎng),大而化之的時候多,求真務實的時候少,至于很多崗位需要的專業(yè)精神更是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單位看起來人一大堆,用起來就是那么幾頭老黃牛,我們常常總是感到單位缺人,缺專業(yè)人才,缺精益求精之才。在對外交往特別是新型招商引資中,我們很多時候對話不暢,蓋因為不懂、懂得不多、懂得不深,在這個充滿專業(yè)主義精神的發(fā)展新時期,這樣的缺陷真正是很可怕的。
“十二五”馬上就要結束了,安康的“十三五”起航,從目下官場層面和社會層面,大家寄望很多,我們當下正在做的兩個計劃期之間的銜接工作,可謂緊鑼密鼓、風生水起,這是安康發(fā)展的既有慣性,也是國家保持經濟健康增長的政策使然,一些重大項目落地啟動,一些重大發(fā)展的社會共識在有力地形成,好的開局給人們信心,特別是給安康未來的五年以真金白銀的信心,這是我們格外看重和珍惜的。但好的項目,好的政策都要人去落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引領落實的主導力量還是干部,就是那句老話: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干部隊伍的狀態(tài)如何,的確影響和決定著我們在“十三五”走多快、走多遠,走得多么華彩,走得多么事半功倍,這個問題更需要理性判斷,優(yōu)先破解。
市委書記郭青日前在《安康日報》撰文指出,對于安康大好的發(fā)展機遇,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而不能消極地“盡力而為”。對于這樣的判斷和要求,我們身處安康工作環(huán)境格外有感觸。全力以赴,是意志更是專業(yè)準備,是清醒的前進,是有目標指導的努力,是對發(fā)展過程中各種因素精準的把握,所以才能夠有全力以赴、信心十足;相反,“盡力而為”,或許看起來是一種堅定的精神,但顯然心中并無底數,有哪黑哪歇的嫌疑,更或許只是看重了努力的過程,對于必須的結果缺少定準和定力。這顯然不是安康未來發(fā)展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更不是加快安康發(fā)展提質增效、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專業(yè)儲備。
市長徐啟方在一次政府常務會上嚴肅地指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在相當一些部門領導中,還沒有真正解決好新形勢下的解放思想問題。不少的領導干部,思維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行政主導意識層面,很多機遇在他那里不是稍縱即逝的良機,相反是顧慮重重的風險。在實際工作中,“行政決定論”影響很深,用行政決定市場,民主精神、專業(yè)精神、法治精神可能是嚴重缺乏的,再加上群眾路線精神的弱化,很多勢頭很好的工作、項目,最后做得七零八落、大打折扣,群眾有意見,上級不滿意。
解放思想的力量到底從哪里來?從實踐中來,很對。從學習中來,更對。在我們并不發(fā)達的地方,思想的解放,思維的轉變,恐怕更多的是要從對先進理念、先進經驗、先進知識,包括必須的專業(yè)修煉中來。扎實的行政歷練、群眾工作經驗,加上同樣扎實的專業(yè)養(yǎng)成,可能才是把好事做好把實事做實的理想路徑。這些,不學習恐怕不能從天上掉下來,更不可能靈機一動就計上心來。
經過連續(xù)多個“五年計劃”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有力的發(fā)展,安康面臨的“十三五”發(fā)展期,一方面是投資前所未有的涌流期,同時更是風起云涌的轉型期,各種新的體制、機制需要完善和建立,各種新制度、新模式需要加緊改造和重建,我們所面對的幾乎所有產業(yè)形態(tài)、社會文化建設,事實上都需要以新的視野再度審視,很多方面是創(chuàng)新的重點區(qū)域,很多方面是改革的深化區(qū)域,也有應該大膽放棄的方面,革陳出新比任何時候都顯得緊迫緊要。比如我們循環(huán)工業(yè)發(fā)展中鏈條銜接問題,我們新型建材業(yè)領域突出做大做強問題,比如我們大跨度發(fā)展“飛地經濟”仍然需要對體制機制活化的問題,比如我們在大打富硒牌、大推富硒產業(yè)中,需要一盤棋整體聯動問題,比如我們“三農”發(fā)展中最迫切的深化農村要素改革創(chuàng)新、激活農村生產力問題,比如我們依然還比較陌生的資本市場進取問題,還有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在互聯網思維下我們的理念和產成品如何在市場中走得更遠、更強問題,這些無疑都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真實的坎兒,需要勇敢地邁過去。
這樣看來改造我們的學習是必須的,也是當務之急。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學習新事物、在崗充電的整體機制。學習的方向、方法是什么,我們在現有條件能搭建起一個什么樣的有效的學習平臺,我們的學習計劃、學習過程安排、學習結果應用、學習制度強化,如何迫切地建立起來,我們的學習動力在什么樣的機制上得到有力的激發(fā),我們緊迫地需要哪些學習優(yōu)先,我們學習的長效性如何體現在制度執(zhí)行的層面,我們的各類學習建設活動如何有機地帶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社區(qū)、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人群建設,這無數的設問,都不是文人的驕矜,的確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盡快建立在日常的層面。
向學習要本領、要精神、要責任、要落實,這或許就是一個不能打破的邏輯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