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名“慵官”死后去見閻王爺,他洋洋自得地陳述自己生前如何兩袖清風,自以為可以得到贊揚,不料卻遭到了閻王爺?shù)某庳,說他當官幾十年,整日渾渾噩噩,未為百姓辦過一樁實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飲不食,豈不遠勝公乎!”可謂借神說人話,一針見血。
那么何謂慵官?
“慵官”,就是平庸、慵懶、散漫、無能,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作為之官。這些官員缺乏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工作作風散漫,滿足于“混日子,守攤子”,不作為或亂作為、慢作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樣子。
對于貪官,中國的老百姓早已深惡痛絕,反腐敗已成為深受群眾擁護的大事件。 但在反腐的同時,我們卻忽視了那些善于偽裝,又與前者同樣可怕的慵官。慵官誤國誤民,治慵如同治貪一樣刻不容緩。對慵官留情,就是對有作為官員的不公平,對老百姓的不負責任。
治慵比治貪難度更大,為何?貪官可查可罰,有標準,有紅線,按律辦理就行,治理起來容易上手。貪官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懲治貪官大快人心。而對于慵官,目前治標尚無有效辦法,更勿說治本了。究其實,慵官的危害性并不亞于貪官。慵官危害性之大,大在慵官占據(jù)職位,而無所作為,浪費資源,導致地方停滯發(fā)展,阻礙改革開放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
慵官危害之大還在于劣幣驅(qū)逐良幣效應,由于慵官謹小慎微,沒有尾巴可抓,其混過來的資歷看起來不薄,組織上為了平衡,還不得不提拔,這樣一來,更讓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人寒心,導致人浮于事,事業(yè)黯淡,士氣不振,百姓怨聲載道,危機四伏。
有的慵官貌似勤政,忙忙碌碌,其實則是日記有余,歲計不足;有的慵官無主見,無原則,唯唯諾諾,樂于做好好先生,八面玲瓏,往往能混個老好人的名聲,大家都覺得這官是好人,懲戒好人總覺得不厚道吧,而且,往往這樣的人年度考核優(yōu)秀票多,大家都覺得這官兒會來事,會做人,其隱蔽性和迷惑性大,懲戒起來組織還沒辦法,紀律無約束。有的慵官碌碌無為,大錯小錯不犯,處處小心翼翼,決不出頭,做事低調(diào),為人低調(diào),往往能贏得所謂謙遜的名聲。
慵官是一種“作風病”、“機關(guān)病”、“衙門病”,絕不是一兩天所能形成的,更不是一兩人所特有的,在一些地方和機關(guān)“慵”字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似乎大有市場,被一些干部當作經(jīng)驗美談。 當前安康發(fā)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抓不住就是對安康人民的歷史犯罪,我們的發(fā)展任務十分繁重,干部中還存在的“慵、懶、散”等作風,對安康加快發(fā)展十分有害,我們必須下決心拿出剮骨療傷的氣魄,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治慵治懶,使那些濫竽充數(shù)的人寢食難安,敷衍了事的人坐臥不寧,誤事誤民的人呆不下去,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干部去懶向勤,撲下身子謀事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