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魏永賢 趙昊
端午節(jié)將至,許多地方都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在陜西,賽龍舟最有名的就屬安康的龍舟賽了。2015年6月20日,安康將在漢江設立競渡區(qū)舉行今年的賽龍舟活動,競渡漢江區(qū)域上為月河口,下為黃洋河口,河面寬度580米。據了解,此次參賽龍舟隊伍27支,規(guī)模為近年來最大,設有搶鴨子、橫渡漢江、接力賽等項目。
龍舟競渡距今超1500年
龍舟競渡自漢朝開始,興盛于唐朝,至宋代開始形成競技比賽風俗,流傳至今已兩千余年歷史。據安康可考歷史在1500年以上,興盛史則在500年以上。期間雖經戰(zhàn)亂,移民大搬遷和自然災害,但仍以蓬勃的生命力傳流至今,受到人們的喜愛,并形成鮮明的特征。
隨著時代的演變,龍舟競渡成為安康百姓廣泛參與和熱愛的活動。龍舟競渡便開始定形制、定人數,且出現(xiàn)由龍舟競渡而增設的其它游樂竟標項目。它集祭祀、祈福、竟技、斗志、爭榮譽為一體,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一與比賽辦法。
每條龍舟用釘120斤
龍舟用杉木制作,需選上好陽坡杉木30年以上樹齡的好料。船上的釘子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個船120斤釘子,桐油60斤,麻絲20斤,皮紙5刀,刮三遍石灰100斤。龍舟長3丈2尺(約合10.56米),寬4尺8寸(合1.6米),蹺頭蹺尾黃瓜底兒,12個倉,每個倉2人,龍頭龍尾用木雕制,著與船身一樣的顏色,船中倉位立兩柱子,用繩子拉在船頭船尾,以固定鼓,中倉靠后三擋位有一木架以固定鑼。撓子一個,用細長竹棍制作,竹竿頭扎雞毛掞子型狀,撓手立船頭揮舞指方向,激烈時撓子上下翻飛甚為好看;鑼鼓各1個,鑼鼓手根據撓手的節(jié)奏敲打;漿18把,長約3尺6寸。頂頭為“丁”字型,漿片長與1尺5寸,寬約6寸。
被列入陜西首批非遺名錄
為保護龍舟這一傳統(tǒng)文化遺產,安康市從改革開放以后,沿漢江各縣先后舉辦民間傳統(tǒng)龍舟賽,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積極申報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7年安康龍舟習俗被命名為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3年安康市體育局成功申報“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收集保護了清道光年的老龍頭及其它物品,恢復了傳統(tǒng)龍舟祭祀儀式,錄制了傳統(tǒng)龍舟制作,龍舟比賽的音像資料,出版發(fā)行了《安康龍舟文化》專著;成立了安康民間龍舟協(xié)會,發(fā)揮民間作用,保護傳統(tǒng)龍舟祭祀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