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輩生活在湖北鄖陽韓家洲,父親駕船拉纖跌傷后流落在安康。我出生于1946年,是個地地道道的安康人,如今年逾七旬的我,親眼目睹安康的過去和現(xiàn)在。過去度日如年的一幕幕和無憂無慮的今天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痛苦和喜悅展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讓人永不忘懷。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帶動著安康的巨變,安康的巨變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縮影。
我是一個愛懷舊的人,只有新舊對比才更能體會出一個人在世向往的真正幸福。上世紀50年代安康剛解放,沒有鐵路、公路,漢江水運給安康帶來一線生機,小販的叫賣聲、船工的拉纖、搖櫓的號子聲時起時伏,喧鬧不迭,呈現(xiàn)出一片熱鬧非凡的場面。安康的居民家家窮的叮當響,沒有電燈就用墨水瓶做個芯子點煤油燈。當時學校很少,我八歲了才上學。
60年代,我考上了縣一中,家長拿不出1.5元的報名費,我也眼巴巴地著急。天不滅曹,正遇漢江漲水,二爹在江邊撈魚無獲,回家吃飯時讓我給看網,未曾想,我撈到了一條3公斤重的鯰魚,賣了10元錢,這樣我終于圓了上中學的夢。為了掙學費,我修過河堤,賣過水。安康沒有自來水,全靠從水西門下河擔水,冬天結冰,擔水摔傷了不少人,摔破了不少桶。水西門有個代名字叫“乏炭坡”,我家全靠揀乏炭為生。1963年鎮(zhèn)坪縣修公路,放假了我去修路掙學費,路過平利縣,我姐夫在油脂經理部當經理,他說修路危險大,到油廠榨油每天能掙1元錢,一個月掙30元已是天文數(shù)字了,我去干得很賣力。不久縣財政局招駐庫會計,只考一門珠算,幸好我的珠算基礎很好,加、減、乘、除、九歸九除都難不倒我,很快我被錄取。中學沒畢業(yè)16歲的我就參加了工作。我的其他3個兄弟因家里窮,全部沒進過中學的門。
上世紀70年代,安康人沒見過火車,也沒見過電視,更沒有高檔汽車。一個縣大概是一輛北京吉普,也沒見過摩托。1970年毛主席說“三線建設要抓緊”,安康才建了第一座通江大橋。這時我又抽調到鐵建二團一營任管理員,營部從東鄉(xiāng)搬到七里溝,又搬到東站,我終于見到了火車。1977年平利全縣只有一臺黑白電視機,設在氣象局的高山上,看一次電視還要登山走夜路,很危險。七十年代末安康大北街一兩層樓的百貨商店叫“百貨大樓”,后來安康城又有了座6層高的江南大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尤其是30多年來,民富了,國力國防增強了,世界威望提高了。三峽、南水北調工程、高鐵、高速公路、互聯(lián)網、手機通訊等高科技,都實現(xiàn)著中國夢。從此安康的變化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自1983年水災國家撥給安康1個億,高層樓房逐年增多,通江大橋新建了4座,加固和新修了防洪堤,解除了東、西關群眾的洪澇之苦,城市公共設施得到改善。特別是近年來,鐵路相繼建成了復線,“十天”、“西康”、“安平”高速四通八達,最偏避的山區(qū)都有通村硬化水泥路。城市有了公交,并修建了港灣式公交?奎c,方便了群眾出行。高新區(qū)建設突飛猛進,有音樂噴泉、兒童樂園、千畝綠地公園,森林覆蓋率很高,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安康學院、技術學院北遷很宏偉。尤其通過近幾年“雙創(chuàng)”,安康的山更綠了,天更藍了,水變清了。城市綠化、美化了、旅游景點增多了。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都向往著安康,如今的安康是我心中最美麗的故鄉(xiāng)。
今非昔比,我眼中的安康,是突飛猛進迅速發(fā)展的安康,是民富市強的安康,也是和諧宜居、充滿魅力的安康。通過這些反比,我們要享受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迎來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漢濱區(qū)檢察院退休干部)韓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