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訊 (記者姬娜實習生高曉珊白圩瓏)“雙十一”的熱度已慢慢退去,狂購的激情也在慢慢地平復,但是它留下的“后遺癥”久未散去。專家說,這種現象應該引起反思:我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了嗎?
以為撿了“大便宜”其實價格一直沒變
“雙十一”時,祝女士在天貓上購買了一款毛領的羽絨服,當天店家在該款羽絨服的網頁圖片的右下角,加了醒目的“高仿超大毛領1111狂歡價¥398”廣告語,原價顯示930元。“我當時想,一下子優(yōu)惠532元,真是撿了個大便宜。”祝女士說,等收到衣服時,發(fā)現衣服號碼有點小,沒想到打開網頁發(fā)現價格還是398元,便問賣家緣由,對方回復竟然是:“我們一直都是這個價的哦,價格沒有變動的。”
資深消協專家張正佑說,這種在固定時間“約定俗成”的價格,等“雙十一”過去后,價格沒有回歸原位,消費者失望是在所難免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沛也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控制占便宜心理,促銷讓你覺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覺得不買就吃虧了,買了就賺了,其實未必。
只顧搶購沒看清信息買到后吃了啞巴虧
王女士“雙十一”當天在網上購買了一雙靴子,可是收到靴子時才發(fā)現這不是冬靴,太單薄,于是與賣家聯系換貨。賣家說:“我們家的這款靴子是春秋季節(jié)的,沒有帶毛的。”等王女士看完產品的詳細信息后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當時只顧著付款搶東西,壓根沒有細看靴子的基本材質和適合季節(jié)等信息。退貨還要損失自己的郵費,只好來年春季再穿。
省消協專家說,為了引起消費者的緊迫感,“雙十一”很多賣家將打折促銷限定在24小時之內,消費者在沒有完全看清楚商品的信息或者用途時,就急于下手購買。這是一種典型的沖動消費。建議要約束自己的購買欲望,并謹記在完全了解商品的信息、功能等后再決定是否購買。
快遞變“慢遞”9天了還沒收到包裹
“我買的東西到現在都還沒有送到,這都9天了。”桃園路某大學大三學生小崔說,11月11日她在淘寶網上購買了1000多元的商品,其中,衣服和零食這兩類商品一件都未收到。無獨有偶,西安某高校的嚴同學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我買了平板電腦、移動硬盤、手機,現在只收到一個硬盤,其他東西都杳無音信。”
記者就“雙十一網購的商品送貨慢”的問題咨詢了西安多家快遞公司,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轍:“近期接到的電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快遞還沒送到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雙十一過后的快遞量,是平常的幾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送達時間比平時慢。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希望理解。”
購物狂歡后,需反思。陜西理工學院梁中效教授表示,在法律法規(guī)上應加強管理,在快遞服務業(yè)方面,要研究如何應對“好久都送不到,從而成為‘慢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