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作者 張星利)趙攀強是典型的陜南人,他是陜西旬陽縣太極城散文學會會長,創(chuàng)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作品,讀來令人親切。
他先后出版了《旬河浪花》、《漢水情思》、《秦巴放歌》、《太極城絮語》四部作品集,是一把寫散文的好手。
2014年7月2日《 人民日報 》刊登消息:《海外文摘•文學》雜志社日前召開研討會,就陜西作家趙攀強的鄉(xiāng)土散文進行了研討。趙攀強長期生活在陜南山區(qū),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多年,近年來創(chuàng)作勢頭迅猛。與會作家和評論家認為,趙攀強的散文具有很強的真實性,這與作者早年從事新聞寫作密不可分。其散文寫作題材豐富,語言質樸自然,讀后讓人產生真實可信的感受。
這是在北京召開趙攀強散文研討上專家的評價。會上,由專業(yè)播音主持人朗誦了他的散文《母親墳頭的訴說》、《在那大山深處》、《鄉(xiāng)愁,一杯千年的陳釀》、《母校情深》四篇散文,與會者有人當場落淚,而趙攀強本人也哭了。趙攀強給我介紹當時研討會的情景時,眼睛開始紅了,讓我感受到用心寫作的人的真誠。
由于長期在宣傳部門工作,趙攀強寫新聞稿,通訊稿,這是份內的工作職責。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用散文的筆法寫了《水泉坪風景》一文,沒想到在刊物發(fā)表后效果非常好,被多家報紙雜志轉載。他覺得用散文的筆法更能傳播和展示家鄉(xiāng)的山水,于是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寫“旬陽的山”、“旬陽的水”、“走進太極城”、“故鄉(xiāng)的小河”、“探尋蜀河古鎮(zhèn)”,無不體現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評論家把趙攀強的散文歸為新鄉(xiāng)土散文,那就是對鄉(xiāng)土家鄉(xiāng)的熱愛,沒有熱愛寫不出來,沒有真情實感產生不了共鳴,只有對土地的熱愛才能寫出新鄉(xiāng)土散文的內核。
在趙攀強所寫的一組親情散文里有:“懷念母親”、“母親墳頭的訴說”、“無私的情懷”、“感念恩師”、“父親的故事”、“用愛心讓花兒盡情綻放”、“女兒,爸爸有話對你說”、“女兒,爸爸為你驕傲”、“讓心靈不再懺悔”無一不是親情的流露,揭示了人內心的柔軟和人心向善。有人主張人與文分離,或者適度分離,接觸趙攀強真的是文如其人。讀著他的文章,見到這個人,你會說趙攀強的人與文是一致的。
趙攀強的散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追求思想性,在“遠去的秦巴柴郎”一文中,最后提出了保護生態(tài),育苗封山,再造一個秀美的山川的思想主題。
熱愛文學,勤于筆耕,趙攀強先后獲得過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和論壇最佳散文獎、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海外文摘》全國文學筆會二等獎、海內外華語文學創(chuàng)作筆會二等獎、陜西省“首屆網絡文學大賽”佳作獎、安康首屆瀛湖文學獎等獎項。而他說人生第一要務本,在8小時之內要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業(yè)余時間對寫作精益求精。自己誠實,文章就樸實,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
在2014年中國西部散文家論壇上趙攀強這樣發(fā)言:賈平凹曾經說過“中國作家要為時代為社會立言”,這句話是我寫新鄉(xiāng)土散文的基本立足點。若給我的鄉(xiāng)土散文進行分類,前期的部分作品屬于傳統(tǒng)鄉(xiāng)土散文,后期的大多數作品則屬于新鄉(xiāng)土散文,從傳統(tǒng)鄉(xiāng)土散文到新鄉(xiāng)土散文的轉變,經歷了一個思想斗爭和寫作突破的過程,這種大膽突破是出于為時代為社會立言的責任和對鄉(xiāng)村的赤子之情,我希望通過更多這樣的新鄉(xiāng)土散文,讓更多的人們關注鄉(xiāng)村,建設鄉(xiāng)村,保護鄉(xiāng)村,使我們的鄉(xiāng)村更加美麗!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趙攀強的字里行間里也充分體現著文人這種擔當精神。作為文人誰也逃脫不了。
趙攀強長期在宣傳部工作,先后任通訊組長、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2012年2月任縣人大辦公室主任。他說:雖然今生沒有什么作為,但我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用自己的良心和血汗盡心盡力工作和生活,每走一處,也都留下了深深地腳印,感到問心無愧。
2011年,在陜西省散文學會成立的第三天,陜西省首家縣級散文學會——旬陽縣太極城散文學會在旬陽成立。由最初的30人發(fā)展到如今的300人,在主流媒體發(fā)表稿件每年都在50篇左右,先后舉辦了“我愛家鄉(xiāng)太極城“征文、“走進蜀河古鎮(zhèn)”文藝采風、散文寫作專題講座等系列活動,獲得良好的社會好評,旬陽也因此成為陜西首家散文之鄉(xiāng)。這一切,都與趙攀強的努力分不開。
創(chuàng)作了25年,對文學始終保持一顆敬畏的心,在那大山深處,在那心靈的深處,與人為善,做一個善良的人始終是趙攀強為人為文的行為準則。
趙攀強最新的一個想法是退居二線后回到家鄉(xiāng),把老屋修繕一下,建成“攀強書屋”,房后種樹,房前栽竹,庭院養(yǎng)花,地里種菜,閑暇時在屋中讀書寫作,在竹林休閑散步,在地里澆灌蔬菜,在花園觀賞奇花,在房前的大河里游泳,在房后的小河里浴足,在農家小院與相親談古論今。更重要的是,將他一生的藏書陳列于書屋,供家鄉(xiāng)人借閱學習,代代相傳,以答謝故鄉(xiāng)的土地和父老鄉(xiāng)親的養(yǎng)育之恩,也為了和家鄉(xiāng)人一起守住心中的家園。
時代一直在變,靈魂依舊如初。這就是作家趙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