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思成
車從安康東上安平高速,10塊錢的過路費,十幾分鐘就到了平利縣老縣鎮(zhèn)。雖是寒冬陰霾天氣,卻絲毫遮擋不了“女媧山下小江南”那清秀婀娜、呼之欲出的靈動身姿。
老縣背靠一山(女媧山)兩峰(馬鞍山,萬福山)。左峰名曰馬鞍山,沿公路盤旋而上,山路兩旁,灌木叢生,殘雪待融。無需多時,望風亭亭角顯現(xiàn),“平安宮”漸入眼簾。始建于漢光武帝年間的平安宮,聳立于800米馬鞍山顛,為道家釋福之所,居高遠眺,極目四野之處,308省道與安平高速路在起伏的大地上相依相偎。沿途徽派農(nóng)舍鱗次櫛比,灰白相間,山腳之下萬畝絞股藍、苦參、黃豆基地點綴在川道原野間,雖是凋敝時節(jié),但整齊劃一鋪排開來的氣勢,已盡顯生機與富足。
平利老縣城遺跡——攝于老縣中學后側(cè)
山上有個蔣家坪,一棵古茶樹,聳立于坪上,據(jù)說已有千年之久,傳聞為漢代栽種,至今依然可采可摘,茶品為“老鷹茶”。但凡上坪的人都會在此拜祭,系上紅帶祈福,寓意:好人一生平安!恰遇山風陣陣,紅巾起舞,上下翩然,煞是好看。坪上又有三山,因酷似和尚頭,鄉(xiāng)民便稱作三頭山,三頭山上纏繞著千畝茶園,雖在三九時節(jié),卻也是墨綠一片,似波似帶,一層層、一圈圈將三個山頭綿綿相連,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嚴冬的荒蕪和寒冷的蕭殺。
2溫柔的曲線,生命的文身-攝于平利縣老縣鎮(zhèn)蔣家坪村
下得馬鞍山,沿東河村風箱溝前行,是老縣通往女媧山的必經(jīng)之路。東河村支書姓張,雖笑多寡語,但話卻實在,“東河村依山靠水,不能端著金碗碗去討飯,近年也得打打沾旅游光的算盤。”于是,風箱溝里便有了千畝油牡丹,可食可賞,舒心悅目,“開春兒你們再來,那時可是滿山花開滿溝飄香喲。”借女媧山的名氣,山下有花,山上有果,山間建農(nóng)家,山外引來客,這便是張村長要沾旅游光的大算盤。
千畝茶園 三頭山巔
東河村張支書種花搞旅游,而木瓜溝村冉村長卻唱起養(yǎng)殖經(jī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冉康在木瓜溝是個叫得響名字的人物,2015年才開始創(chuàng)辦企業(yè)發(fā)展肉鴿養(yǎng)殖的他,短短三年時間,就把鴿子養(yǎng)“活”了,鴿鳴蛋來,票子變現(xiàn)。他的企業(yè)更吸納貧困群眾務工,帶動30多戶貧困戶100余人脫了貧、致了富。“游木瓜溝、品木瓜酒、吃鴿子宴,一年四季有花看,一年四季有果吃。”這是冉康對木瓜溝村未來規(guī)劃的美好愿景;“用‘黨建+企業(yè)+貧困戶’的模式養(yǎng)好‘扶貧鴿’,帶動更多的農(nóng)戶從事養(yǎng)殖業(yè),幫助他們脫貧增收,實現(xiàn)整村脫貧。”是冉康作為村主任的鄭重承諾。
老縣的風物靈動自不消說,從山下一株苗到山上一頁瓦,皆帶著故事存于此,長于斯。車行百里,道路兩旁的農(nóng)作物正靜待蘇醒,流嵐扯開一縷曦光,映亮老縣山巒的褶皺,透射出冬盡春來的希望。
千年茶之樹,百姓心中神
老縣是個“縣”
老縣鎮(zhèn)歷史悠久(歷史上平利縣城在此建址639年),是平利縣的西大門,因清末以前是平利“縣衙”駐地而得名,故而有“老縣是個縣”的說法。境內(nèi)有明代縣城遺址、稻草街漢墓群,玉皇墩群(東河村內(nèi))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跡。此外還有崖墓群 11處。這里山清水秀,自然風景幽美,車廂峽古戰(zhàn)場遺址和白衣庵雌雄銀杏村更是遐邇聞名。
大紅燈籠高高掛 燈籠掛在農(nóng)舍家
女媧山-山上拜神 山下做人-攝于老縣鎮(zhèn)東河村風箱別舍
戀愛談成,從單間搬進雙人間
鴿子生命場——尋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