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407名居住在北京13個區(qū)縣的志愿者,向他們發(fā)放清華自行研發(fā)的便攜式PM2.5檢測盒,由志愿者上傳了累計11萬個小時、在各種條件下的室內PM2.5數據,然后統(tǒng)計分析出調研報告。昨天,清華大學發(fā)布了去年冬季用這種方式得出的首個室內PM2.5污染大數據調研報告,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室內污染狀況研究的空白。
室內PM2.5濃度通常是室外的2/3
調研結果顯示,采樣時間段內,北京室內平均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82.6微克,屬于輕度污染,并且在1/3的時間內,室內空氣處于“污染” 等級(大于每立方米75微克)。
研究發(fā)現,在總體平均意義上,室內PM2.5濃度與同期室外濃度存在0.67的比例關系,即室內是室外的三分之二,這體現了建筑物對人體的防護效應。同時,隨著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內外濃度比值呈現下降趨勢。
17層以上室內PM2.5等級最優(yōu)
調研報告顯示,在同等外部條件下,辦公環(huán)境的室內等級略優(yōu)于居住環(huán)境;樓層17層以上室內等級最優(yōu),距離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略優(yōu)于小于500米。志愿者的采樣點按樓層分為1至8層、9至16層、17層以上三類。對比可以看出,17層以上在幾乎所有室外PM2.5濃度區(qū)間中都表現出室內濃度的最低值。
而對于另外兩類樓層高度,在室外PM2.5濃度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內時,1至8層室內濃度值較高;在室外濃度為每立方米200至400微克時,9至16層室內濃度值較高。統(tǒng)計可以看出,樓層越高,室內外空氣質量的比值越低,而且隨著樓層的升高,建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保護作用也逐漸提高。
烹飪、吸煙短期影響室內環(huán)境
調研還發(fā)現,除了室外空氣質量,人的行為也是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關鍵因素。空氣凈化器、中央空調對室內空氣凈化起到明顯作用;開窗通風的作用則因室外情況而異;另外,烹飪、吸煙、打掃和其他增塵行為也會對室內PM2.5濃度引起明顯波動。
此外,志愿者的吸煙、烹飪、打掃等行為也會引起室內PM2.5濃度的短期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