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周琳、王存福、陽娜
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有難題的“共享自行車”,最近遭遇到文明的尷尬:自行車被停進了小區(qū)、公司、自家地下車庫,二維碼被惡意破壞,有些車甚至被運到了幾十公里之外。
信用的困境,讓一些分享經濟平臺企業(yè)缺乏基本的生存保障;公德的缺失,讓提供分享的商家只能提出“經濟懲罰”的原則。以經濟規(guī)則倒逼公共道德的“自覺”,我們離分享文明還有多遠?
公德缺失、信用困境,分享經濟遭遇文明尷尬
大到小豬短租、Airbnb等房屋的短期租賃,汽車的分時租賃、自行車的共享,小到果殼分答、知乎Live等“一個觀點”、一個技能的知識分享,再到物流返程空車、空轉工廠生產線的分享平臺,技術正在讓閑置在各個領域的資產被“用起來”,其廣泛的交換使用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此前發(fā)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fā)展報告2016》顯示,去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規(guī)模約為1.95萬億元,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shù)超過5億。報告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分享經濟增長年均速度將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guī)模占我國GDP的比重將達到10%以上。
同濟大學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與傳統(tǒng)循環(huán)經濟相比,分享經濟的進程和效率明顯提高。“人口量這么大,出行領域如果能從買到租,就可以降低保有量,提高服務量,最終實現(xiàn)‘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預計在這一領域未來十年會出現(xiàn)指數(shù)級增長。”
然而,信用體系的缺失,以及部分人不顧公德的行為,卻成為分享經濟下一步推廣的掣肘。
以在上;鸨“共享自行車”摩拜單車為例:有用戶不按照騎行規(guī)則隨意停車擺放的,有用戶為方便自己上下班把自行車鎖到家里和辦公室,還有用戶直接破壞二維碼,讓別人無碼可掃……統(tǒng)計顯示,從今年7月初到現(xiàn)在,遭遇人為破壞的車輛達到150輛。
比無公德行為更讓分享經濟平臺“頭疼”的,是信用數(shù)據(jù)的缺乏。基本沒有社交網(wǎng)絡可以保證用戶是真實安全的,無法信任陌生人又沒有信用數(shù)據(jù)的支撐,讓更多人選擇住在陌生人的家里或把家租給陌生人,無疑都是挑戰(zhàn)。
自定規(guī)則、“借道”民間,分享經濟亟待“信用”保障
“類似破壞自行車二維碼或私自停車進家的事件,發(fā)生比例還不小。”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說,摩拜單車為此進行了信用機制設置,如果出現(xiàn)違停等問題,將被扣除信用積分。當信用積分低于80分時,用戶的使用價格將從每小時0.5元上升至100元。“不是想要去收這100元,而是希望能用經濟規(guī)則的設置倒逼公德。未來還希望能將這種負面的經濟懲罰結果錄入個人信用檔案。”
事實上,由于信用體系建設的落后,一些短租平臺也正在利用民間征信平臺擺脫困境。小豬短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陳馳說,借助第三方征信公司的基于個人支付等經濟行為的信用評分,是判斷個人信用很重要的客觀依據(jù)。用戶在“小豬短租”平臺進行注冊時,除身份認證、支付實名認證等個人基礎信息錄入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參考指標——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入住。
但是,民間征信權威性、完整性不足。而且,線上線下信用信息脫節(jié),對信用評價的真實性整體把控有限。例如,在電商、餐飲、住房等平臺上的用戶評價,也是消費者判斷商戶信用的重要依據(jù),但這些平臺普遍存在的刷單等現(xiàn)象,讓這一信用信息的實用性大打折扣。再比如,在打車、住房等平臺上,也出現(xiàn)過“信用登記為一人,實際入住、駕車的卻是另一人”的情況,這也埋下了較大安全隱患。
用好分享經濟這面“鏡子”,助推參與人群“價值升華”
業(yè)內專家認為,分享經濟發(fā)展過程如同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市場經濟日漸成熟,經濟規(guī)則和秩序慢慢公認,最后不斷探索出人與人之間信任底線的過程。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說,要鼓勵分享經濟,必須要解決信用體系、服務標準問題。應鼓勵分享經濟企業(yè)與政府監(jiān)管部門共享數(shù)據(jù),從而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矛盾。
記者了解到,為規(guī)范市民公共行為,培養(yǎng)知法守信的意識和習慣,上海市提出建立《上海市民個人誠信檔案》,未來五年將重點推進實施交通出行、居住領域信用管理制度,拓展失信懲戒范圍,增強《上海市民文明居住行為規(guī)范》等文明公約的權威性和約束力,綜合運用輿論、經濟、行政、法律、技術等手段,打擊失信行為,健全信用獎懲機制。
“分享經濟有一句口號:‘我的就是你的’。這里,‘我的’是擁有權,‘你的’是使用權。分享經濟通過這種利他精神,實現(xiàn)不是‘擁有’但可‘使用’的新消費方式。”諸大建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