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尚聰 李雷 馬志君
5月7日,國網白河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又來到了白河縣茅坪鎮(zhèn)舞龍尖茶廠,這次上門的目的是為茶廠的炒茶機、烘干機等生產設備排查故障。像這樣的上門服務,白河供電公司的“電保姆”每個月都要到每家“電制茶”的茶廠里跑一趟。
現如今,干凈明亮的制茶車間里,制茶師傅只需要按一下機器開關,就能準確地通過電子按鍵控制炒茶的溫度、時間和翻炒速度。誰能想到,就在一年前,制茶還是工人眼里的一件煙熏火燎的苦差事。
白河縣盛產富硒綠茶,從前的制茶主要采用“燒柴炒茶”的方法,不但費時費力,還難以控制溫度,稍有不慎便會毀掉一鍋好茶葉,更不用說對林業(yè)資源的浪費和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干干凈凈上班來,灰頭土臉回家去。”這是制茶師傅對自己工作的描述。
作為白河縣的茶廠聚集地,每逢清明前后新茶上市時,整個茅坪鎮(zhèn)都籠罩在“柴制茶”帶來的煙霧里。為了讓這些茶廠從煙熏火燎走向干凈明亮,白河供電公司出了不少力。
為了讓各茶廠了解“電制茶”的好處,白河供電公司特別設計了電能替代“電制茶”方案,在方案里詳細對比了“電制茶”相對于“柴制茶”的優(yōu)勢,通過數據計算展示了“電制茶”所帶來的低成本和高效益,并將方案打印成冊,組織工作人員逐一進行上門宣傳。
茅坪供電所的臺區(qū)經理給茶廠老板們算了一筆賬:“每噸茶葉約需6000斤木柴,按50元/100斤的價格計算,需花費3000元。而使用電加工,每噸茶葉需耗費電量3100度,電價使用農業(yè)生產電價,電費為1236元。”
“電制茶”的好處打動了茶廠的負責人,大家紛紛在供電所員工的幫助和指導下換上了新設備。果然,這種新型的加工方式加工出來的茶葉品質好、賣得俏,每公斤茶可以賣到七八十元,大家的腰包變得更鼓了。
現代化的電制茶設備終于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制茶曬青、烘焙、篩選、揉捻、包裝等都離不開電,如果中途停電,造成的損失可達幾十萬。”在一次上門服務中,一位茶廠負責人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為了讓大家安心生產、可靠用電,白河供電公司又為茶廠聚集區(qū)架設了一條2公里的線路,并增大了茶廠附近主要配變的容量,共計增容565千伏安。
另外,每年茶忙時,白河供電公司都會第一時間組織臺區(qū)經理進入各茶廠,實現“駐廠(村)蹲點”的精心服務,真正做到電力服務“零距離”,讓茶農們用上“舒心電”“放心電”。
近年來,為了服務好當地制茶業(yè),白河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當地鄉(xiāng)村振興項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電網進行升級改造,為制茶企業(yè)開通業(yè)擴增容“綠色通道”,安排臺區(qū)經理定期走訪制茶企業(yè),開展設備隱患排查,及時解決茶農用電問題,為茶農當好“電參謀”“電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