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芬
“該喂雞了。”李美盛端出食盆將食物撒向雞群,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幾年前,白河縣城關鎮(zhèn)勝利村的李美盛為生計發(fā)愁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商機,他抓住機遇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如今年收入達到3萬元。
前些年,本來就有高血壓的李美盛和媳婦兩個人勉強維持著父母以及女兒的開支,誰知,建在水溝旁年久失修的房子卻遭災了,突如其來的意外打破了夫妻倆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2017年,李美盛一家五口因災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考慮到李美盛的家庭情況,村里利用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李美盛一家在村安置點解決了安全住房的問題。想著以前在新疆學過養(yǎng)雞的技術,李美盛便打算利用養(yǎng)殖業(yè)來達到自己脫貧致富的目的。說干就干,買了孵化機和書的李美盛一頭扎進了孵化雞苗的鉆研中。第一次嘗試,李美盛買回了2000只雞蛋,由于掌握不了溫度要求,第一批雞苗雖然孵化出來了,但是孵化時間長則22天,短則19天,沒有達到統(tǒng)一。經過不斷的嘗試,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控溫度,李美盛已經能完全掌握孵化機,每次孵化時間基本控制在21天。嘗試成功讓李美盛高興不已,但是一場大雨,卻給了他當頭棒喝。原來,李美盛將孵化的小雞苗全部放在雞舍里,大雨降溫,小雞苗擠在一起取暖,互相踩踏,死了1000多只,最后只剩下了400只成活的小雞苗。該怎么解決小雞苗的取暖問題并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呢?
李美盛想到了近來村里宣傳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不要抵押、不要擔保、借款期限最長可達3年,政府全額貼息等系列優(yōu)惠措施……這讓李美盛看到了新的希望,“這不就是為貧困家庭發(fā)展生產量身定制的嘛!”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駐村工作隊。隨后,勝利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馬上與白河農商行聯(lián)系,按照政策為李美盛落實扶貧小額信貸資金3萬元。
拿到資金的李美盛先修建了一個溫室,然后再次購進了2000只雞蛋,這次,由于前期積攢的孵化經驗加上安裝了溫室,小雞苗終于成功孵化并且茁壯成長了。如此幾番,2019年李美盛賣出一斤左右的雞苗8000余只,純收入達20000元,李美盛一家脫貧了!
今年,李美盛已經賣出了10000多只小雞苗,現(xiàn)在存欄的300多只土雞和40來只鵝,李美盛打算養(yǎng)大了年底再賣個好價錢。
“其實,最開始我是不支持他搞這個的,孵化雞苗風險大,成本還高,這要是賠了,那可是血本無歸啊,我們這個家,哪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呢。”回憶起最初的艱辛,李美盛的妻子王松榮仍然心有余悸。經過不斷地努力,李美盛的養(yǎng)殖技術已經爐火純青,這條致富路,算是奔出來了。而這背后,是妻子心理和行動上的雙重支持,有了家人支持的李美盛對未來也有了更大的規(guī)劃。
“前段時間,我把貸款的3萬元還了,又重新在村上的幫助下,貸了5萬的扶貧貼息貸款。這次,我要擴大溫室規(guī)模,明年怎么著也要賣他個3、5萬只小雞苗。等我這溫室成了規(guī)模,我也帶著咱們想發(fā)展產業(yè)的鄉(xiāng)親一起致富。”看著正在施工擴建的溫室,李美盛想象著以后這里“雞”頭攢動的景象,眼里盛滿了喜悅與憧憬。
在城關鎮(zhèn),像李美盛這樣的脫貧典型比比皆是,他們用自己脫貧致富的事實,來教育、感動更多的貧困戶群眾,從而達到對他們“扶志”的目的。他們不但自己脫了貧、致了富,還作為“鄉(xiāng)賢能人”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摘掉窮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