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為“山藥王”胡大春。嵐皋縣政協(xié)、滔河鎮(zhèn)包掛干部正在和胡大春探討山藥種植技術。
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于初林 張昊)盛夏,走進嵐皋縣滔河鎮(zhèn),漫山遍野的泡桐、杉樹等經濟林木郁郁蔥蔥,林間的山藥、藥材、魔芋等經濟作物林林總總,一派“滔河正復綠,青山不掛白”的欣欣向榮景象。這里因漳河、東河兩河并流而享譽盛名,又因出了一位“山藥王”胡大春名聲鵲起。
今年47歲的胡大春,兩年前,在山東經營礦山,曾風生水起。
“是鎮(zhèn)上書記硬把我喊回來種山藥的……”,當筆者問及是什么原因使他放棄在外的事業(yè),回家種植山藥時,老胡一句實在話說的絲毫不“造作”。
2013年,嵐皋縣倡導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山林經濟。
“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村干部都要成為農場主、林場主……”,這是當時縣上為各鎮(zhèn)提出的一個發(fā)展思路。時任嵐皋縣八屆政協(xié)委員的胡大春,迅速就進入了鎮(zhèn)黨委書記周春棟的視野……
很快,在周春棟的陪同下,老胡被請往山東淄博進行山藥種植考察學習;剜l(xiāng)后,鎮(zhèn)上協(xié)調為老胡流轉了土地300畝,并出臺了按種植面積進行獎勵扶持的辦法,同時表態(tài)出資50余萬元,為老胡修建一條通往山藥地塊的生產道路……
優(yōu)厚的條件,讓老胡動了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在山間尋找種子、翻地、下種、搭架、除草……一氣呵成。流轉的300畝土地,老胡先實施135畝,并成立了嵐皋春豐生態(tài)山藥種植基地。流轉土地的群眾一面享受著流轉費,一面在地里掙起工資來。
在老胡的帶動下,全鎮(zhèn)100余戶群眾紛紛開始種植山藥。為保證山藥品質,嵐皋縣政協(xié)、滔河鎮(zhèn)定期邀請縣農業(yè)局專家到地里進行技術指導,組織老胡等山藥種植戶通過遠程教育平臺學習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僅去年一年,老胡就賣出山藥豆11000多斤,商品山藥4000余斤,山藥苗22000余斤,總收入68萬元,凈收入48萬元,18萬元成本全部收回,存折上還存入了30萬元。“好事成雙”,2015年1月,老胡的山藥基地又被陜西省農業(yè)廳認定為“陜西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回憶起這些往事,聯(lián)想起外面礦山紛紛停產的現(xiàn)狀,老胡喜笑顏開,不住地給不抽煙的周春棟發(fā)煙,引來大家陣陣笑聲。
之所以被群眾稱為“山藥王”,那不僅僅是因為老胡種植的面積寬,全鎮(zhèn)的山藥種苗都是他提供的,更是源于老胡種植山藥的“花樣”很多。“吊栽”、“堆載”、“打孔育栽”、“薄膜隔栽”、“大面積普栽”……在鎮(zhèn)農業(yè)站的指導中,老胡將地塊劃分為多種類別,把這些方法靈活運用。
懷著驚訝之感,在老胡的帶領下,筆者驅車前往山藥種植基地。老胡指著不同的地塊一一開始開始講解。
“這個是‘吊栽’,下面是空的,藤子長在上面,山藥長在下面空中,相當于地道,這里有個門,成熟時直接鉆進去取就行了。”
“這個就是‘堆栽’,把“腳土”堆起來種,種大山藥的。”
“這個是‘薄膜隔栽’,把山藥擱在薄膜紙以上,挖的時候,把土扒開,薄膜紙一抬就可以了,保證了山藥的完整。”
……
“就這一塊,今年至少收7000斤,一斤我虧到賣8塊,也是56000塊……”返回的途中,老胡指著路旁一畝多的“吊栽”山藥地,洋洋得意。
目前,在縣政協(xié)、滔河鎮(zhèn)的幫扶下,胡大春山藥基地打造了“富硒巴山藥”品牌,下一步將憑借“京東”等平臺落戶嵐皋的契機,與縣內的陜西英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行接洽,將山藥銷售憑借互聯(lián)網推向全國。
經濟效益不言而喻,生態(tài)效益更是顯而易見。望著眼前漫坡架嶺的山藥,我們堅定的相信,這一方水土的群眾將在“山藥王”政協(xié)委員胡大春的帶領下,走上更加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