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zhí)毂?張若男 江昱峰
“俊斌,來,我扶你坐起洗臉,準備吃早飯啦!今早做了你愛吃的酸菜肉絲面,等你吃完早餐,帶你去理個發(fā),一會兒我再用輪椅推你到外面走走。”5月6日早上,在嵐皋縣佐龍鎮(zhèn)移民搬遷安置小區(qū),張吉香正忙著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汪俊斌。
這一溫暖的場景,在周圍鄰居的眼中早已司空見慣。自2014年汪俊斌癱瘓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后,張吉香便不離不棄承擔起照顧丈夫的重任,將患難與共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991年,佐龍鎮(zhèn)花壩村的張吉香經(jīng)人介紹,嫁給了本鎮(zhèn)朝陽村的汪俊斌。幾年后,伴隨著3個孩子的降臨,家庭的負擔加重,汪俊斌便輾轉(zhuǎn)河北、山西等地的煤礦打工。
時光飛逝,轉(zhuǎn)眼到了2014年,正當張吉香的大女兒考上大學,其余2個孩子也進入縣城讀高中,一家人憧憬著未來幸福的生活時,不幸卻悄然而至。
當年2月,在山西一家鐵礦當炮手的汪俊斌,作業(yè)中突遇天井坍塌,直接墜入井下的亂石之中,身負重傷的他被緊急送往太原市一家醫(yī)院救治。經(jīng)過醫(yī)生的全力搶救,雖脫離生命危險,但事故造成汪俊斌胸腔粉碎性骨折、脾臟、肝破裂,下肢被高位截癱。從此,正值壯年的他喪失了自理能力。
家里頂梁柱倒下了,3個孩子正在讀書,公公、公婆年邁,面對這種情形,張吉香時常暗自落淚,但她很快接受了現(xiàn)實,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每天,張吉香除了洗衣做飯,就是圍著汪俊斌吃喝拉撒轉(zhuǎn),還要抽出空來耕種家中的土地,養(yǎng)豬喂雞、操持家務,看著妻子辛苦忙碌的身影,汪俊斌深感自責。張吉香安慰他說:“你是為了這個家外出打拼落下的殘疾,既然我們是夫妻,就要患難與共,照顧好你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6年,張吉香把家中最后一位老人送終歸山后,她們一家從高海拔的朝陽村,搬遷到了離集鎮(zhèn)較近的佐龍村移民安置小區(qū)居住。搬到新家后,張吉香特意給汪俊斌安排了一個窗口面對小河、通風采光好的房間,還購買了一張醫(yī)用多功能護理床,并請人在床頭焊接了一個鐵架,自制了一個軟梯式的“健身器”,鍛煉他的上肢力量。
洗臉擦身、接屎倒尿、翻身按摩、洗衣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汪俊斌臥病在床后,張吉香每天重復著做這些事,卻從無怨言。
“我一晚上至少起床兩三趟,要替他翻身,即便是白天出門也不會超過2個小時就要回家一趟。”張吉香說,丈夫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自己要掌握好他的飲食量,以及大小便時間,最吃力的是幫他洗澡,時常累得腰酸背疼。
夏天,天氣炎熱,張吉香省吃儉用為汪俊斌裝上空調(diào),自己的房間用的是電風扇。有時,丈夫也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沖著她發(fā)脾氣,張吉香盡管心里很委屈,但她更多的選擇是原諒和忍讓。
張吉香說:“自從丈夫癱瘓后,他一個人整天悶在家里,時間久了有點脾氣也算正常,自己從不計較,反過來哄他開心。”
為了排解丈夫心中的煩悶,張吉香時常把丈夫抱到輪椅上,推出門遛彎曬太陽,在小區(qū)賞花,沿著河邊看風景。
平時,看到小區(qū)有居民在一起娛樂打撲克,張吉香就會把丈夫背到輪椅上送至樓下,鼓勵他參與其中;或把他推到鄰居面前,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時間一長,汪俊斌與小區(qū)的鄰居逐漸熟絡起來,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
說起妻子張吉香,汪俊斌飽含深情地說:“為了我,她付出了太多了!家中買一點肉和雞蛋她從來舍不得吃,都留給了我。一句話,妻子對我太好了,要不是她的悉心照顧,我不可能活到現(xiàn)在,也許墳頭的樹都長有好粗了……”
丈夫癱瘓在床,被定為一級殘疾,盡管朝陽村委會及時將一家人納入農(nóng)村低保范圍,但家中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張吉香知道丈夫身邊離不開人,只能見縫插針到社區(qū)工廠做手工,以補貼家用。
2020年,社區(qū)工廠搬走后,正當她一籌莫展之際,恰逢朝陽村招聘社保信息員和綜治網(wǎng)格員,張吉香順利上崗,每月有800元的固定收入。
有了新工作,張吉香更忙了。每天清晨,照料好丈夫后,她就開啟了一天新的工作。
張吉香的堅韌和剛強,為了家庭的辛勤付出,3個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珍視學習機會,發(fā)奮讀書,寒暑假期回家,姐弟爭相照顧父親,減輕母親的負擔。
值得欣慰的是,3個孩子都沒有辜負她和丈夫的期望。2022年,2個女兒分別從東北師范大學、寶雞文理學院畢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今年小兒子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yè),又考上研究生,一時成了周圍群眾羨慕的對象,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朝陽村的汪俊來說,張吉香悉心照料癱瘓丈夫,又接連供出3個大學生,硬是把苦日子過出幸福滋味,這期間有太多的不容易,實在是令人敬佩……
面對群眾的稱贊,張吉香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守護照顧他一生我愿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