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靜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都好好的,和和睦睦的,我累一點又有什么關系。”李霞灰暗的臉龐上泛著疲意,一雙深沉的眼睛顯得溫和可親,很難想象眼前這位瘦弱的36歲壯族婦女是怎樣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李霞是村民口中的“孝媳賢妻”、開朗健談的“外來媳婦”、熱心公益的“最美女性”……說起她,鎮(zhèn)坪縣城關鎮(zhèn)竹節(jié)溪村人紛紛豎起大拇指。
18歲那一年,李霞離開廣西老家來到珠海打工,結(jié)識了憨厚老實的鎮(zhèn)坪小伙沈軍。兩人情投意合,3年后在家人的祝福聲中喜結(jié)連理。結(jié)婚1年后女兒出生,從此兩人務工三人花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天有不測風云,2018年的一天,李霞一家三口去爬山,爬完山后沈軍一直感覺胸悶,喘不上氣,去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診斷為腎功能不全,就是人們常說的“尿毒癥”。
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夫妻倆措手不及,沈軍不得不辭去工作,開始了漫長的與病魔斗爭之路。漸漸的,夫妻倆的積蓄如流水般花銷。經(jīng)過一番思量后,李霞辭去了月薪7000元的工作,對丈夫說:“回家吧!你待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說不定病還好得快呢!”
就這樣,李霞和沈軍從珠海來到了鎮(zhèn)坪。“跨越1500公里,只為你而來,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家。”李霞想到與丈夫朝夕相處的歲月堅定地說。
回到鎮(zhèn)坪后李霞很快便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從此,她就是為家人撐起一片天的“頂梁柱”,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力量,接送女兒上下學、照顧年邁的公公婆婆、陪丈夫到縣醫(yī)院做透析……照顧好家人的同時李霞還種了2畝高山蔬菜,養(yǎng)了50只雞、20只鴨和20只羊。
正當李霞信心百倍地為家庭奮斗的時候,2021年9月,鎮(zhèn)坪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養(yǎng)殖的雞鴨羊被洪水沖走了,家里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被切斷,這讓李霞犯了難。“看來只有走出村子去縣城找點活干了!”堅強的李霞并未倒下而是積極另謀出路。
李霞當即在縣城租了一套小房子,在餐館當起了服務員,一邊上班,一邊照顧丈夫女兒。每周三次的透析讓沈軍全身疼痛,李霞便從網(wǎng)上搜索了有利于緩解疼痛的按摩操和熱敷法,學會后她就給丈夫進行按摩和熱敷,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都要按摩40分鐘,按得手指酸痛發(fā)麻,但她卻從不說累,依然堅持每天給丈夫按摩、熱敷。“尿毒癥患者切忌高鉀食物!”閑暇時,李霞會看各種科普知識,做菜時往往不厭其煩地焯水后再進行烹制……這樣的生活李霞一堅持就是5年。5年來,在李霞的悉心照顧下,丈夫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這讓她稍稍松了口氣。因丈夫身邊不能長時間離人,李霞5年未回過娘家探望父母,她總是念叨:“我回家了,年邁的公婆、病重的丈夫、幼小的女兒誰來照顧?這些我得親自操持才放心,我相信遠在家鄉(xiāng)的父母一定會理解我……”
“不要管我了,不要管我了,你還這么年輕,我不想再拖累你了……”丈夫深知李霞每天經(jīng)受著什么,心痛難忍,公公婆婆也覺得自己一家成了李霞的累贅,曾多次勸她離婚。每每這時,李霞眼角總是泛著淚光,感覺心如刀絞,但她仍堅定地說:“是上天讓我們成為一家人,而家人就是要在危難時刻相互扶持、互相依靠,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會一直照顧你們!”
李霞把對丈夫的承諾和守候,深深嵌進了生活日常,努力當好妻子、母親、兒媳,為一家人筑牢了精神的銅墻鐵壁。
“我們還享受了政府的醫(yī)療救助政策,有不少補貼,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說起當下的日子,李霞總是習慣性地往好處想,用“歡喜心”治愈一切苦難。
在盡心盡力做好家里“頂梁柱”的同時,樂觀開朗的李霞還加入了竹節(jié)溪村志愿服務隊,積極投身于各項公益事業(yè),向社會傳遞愛與溫暖。
“平時家里遇到難事,鄰里都會過來幫忙,我特別感謝大家,所以只要有時間,我也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主動去幫助別人,以此來回報大家。”今年學雷鋒月,李霞還積極參與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的助力春耕志愿服務活動,用“巾幗紅”擦亮文明“底色”。
用單薄的身軀扛起家庭的重任,用無悔的堅持詮釋了“愛”的生活真諦,用純粹的真情感染了無數(shù)人心。李霞沒有多少豐功偉績,而是用一點一滴的言行證明了她最質(zhì)樸的愛心,她用金子般的誠心、耐心、孝心,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公婆、丈夫和女兒,塑造出新時代孝老愛親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