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聚,兩位曾經(jīng)的北京馬拉松幕后組織者共同提到一個震撼場景。
震撼一幕來自北京馬拉松終點,兩萬多名全馬完賽跑者在奧林匹克中心區(qū)或躺或臥或走或蹲,各種飲食、康復服務與跑者水乳交通的場景,令賽事組織者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赤誠之心、真誠之舉服務跑者、服務賽事,賽事成功舉辦的成果自然會令運營者由衷感到欣慰。沒有傾情投入,沒有榮辱與共,看待馬拉松賽便會找不準聚焦點、運營馬拉松賽便會出現(xiàn)偏差。
運營馬拉松賽事更像是攬了一件瓷器活,沒有敬畏、沒有虔誠、沒有奉獻、沒有付出,恐怕一定不會收獲好的成果。畢竟,馬拉松賽事不是靠漂亮的包裝、唬人的架勢、單一的模式、粗糙的運營就可以做到包打天下。
馬拉松賽事的紅火,其內(nèi)生動力源于跑者與城市的需求日漸增加,其外在動因則在于開放包容的辦賽氛圍漸成潮流。以跑者需求與城市需求為引領,充分滿足跑者的運動消費需求、城市的宣傳展示需求,則馬拉松運動依舊前景廣闊。反之,以商業(yè)利益綁架賽事、以封閉思維運營賽事,只能令馬拉松賽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背道而馳。
引領馬拉松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政府與市場、跑者與機構(gòu)、城市與媒體共同打拼。一旦單打獨斗成為常態(tài),一旦價值觀發(fā)生扭曲,馬拉松走下坡路也就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