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安妮 周威 張杰
在許多嵐皋人的記憶中,有這么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夫妻砂鍋店,來吃過的人都會說上一句:“就是這個味!”沿著嵐皋大橋路一直走,就能找到這家記憶中的砂鍋老店——阿健砂鍋。
阿健和娟子是“阿健砂鍋”的老板和老板娘。每天早上,阿健會提早前往店鋪熬上一大鍋大骨湯,再回家與娟子一起去市場采購最新鮮的食材,此時才6點剛過。
早市人流如織,瓜果蔬菜攤位沿巷子兩側一字排開,有晨練、遛彎的市民逛早市,還有像娟子、阿健這樣的餐飲從業(yè)者清早便趕到這里,只為采購從田間地頭直達早市的新鮮蔬果。
“新鮮的食材、醇香的燜肉、濃厚的大骨湯、秘制的辣椒醬是我家砂鍋經營這么多年的秘籍。”采購完一天的食材,夫妻倆便來到店鋪做著營業(yè)前的準備工作,清洗蔬菜、燜肉、切配料、制作秘制辣椒醬。
九點不到,店里就迎來了第一位客人,一位大爺點了一份招牌排骨砂鍋。
濃濃的大骨湯作為砂鍋的湯底,將蔬菜切絲,摻著木耳絲、豆芽、米線等各類配菜放入湯鍋內。大火燉煮,搭配鹵燜入味的排骨,再放入兩勺秘制的辣椒醬和些許秘制調料,一份爽、滑、辣、燙、鮮的排骨砂鍋便做好了。
問起大爺為何這么早就來吃砂鍋,大爺只道一句:“好吃!”
對于素來熱愛美食、講究吃喝的嵐皋人而言,砂鍋就好似安康的蒸面、漢中的熱面皮、武漢的熱干面。
“我們這兒砂鍋品類有十幾種,有牛肉的、肥腸的、排骨的,吃素的話還有三鮮的,能滿足顧客各種口味、各種需求,所以男女老少都愛吃,就跟平時吃飯一樣,像是一種家的味道。”娟子說。
臨近中午飯點,店鋪逐漸熱鬧了起來,顧客紛至沓來,娟子和阿健也忙碌了起來。娟子負責招呼客人、點餐算賬,阿健則在后廚忙著制作。
“娃娃就是喜歡吃他家的砂鍋,一個周可能要吃兩三回吧。主要是菜新鮮,再一個衛(wèi)生環(huán)境也好。”顧客耿永召一邊招呼著小女兒一邊說。
“他們這個砂鍋店最早開在新街,開了有20多年,以前的時候經常在新街吃,現(xiàn)在離得近了,就經常到這邊來吃。”顧客姚磊回憶道。
阿健早先是做美發(fā)的,談起為何改行做起了砂鍋生意,他不禁笑道:“一切都始于年輕時的倔強。”
1997年,阿健在一家砂鍋店吃出了蟲子,便與店家理論,對方對食品衛(wèi)生安全的不屑使阿健放出了狠話:“等我開起砂鍋店,你就給我把門關掉!”
“做餐飲,都是吃進肚子里的,衛(wèi)生安全馬虎不得。”就這樣,阿健在年輕氣盛的二十來歲毅然放下了美發(fā)的手藝,帶著娟子一頭“扎進”了砂鍋里。
那家砂鍋店是否還在經營不得而知,但“阿健砂鍋”靠時間、靠食材、靠廚藝,也靠糅合在鄉(xiāng)愁情懷里的味道“支棱”了起來,并且這一“支棱”就是26年。
“縱使嘗得百味 不及嵐皋砂鍋一碗。我現(xiàn)在50多歲,我的目標是干到60來歲,身體允許的話就干到70歲,我想把這個味道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嘗到嵐皋砂鍋的味道。”阿健說。
如今,阿健和娟子已經帶出了20余名徒弟,他們學成之后有的留在了嵐皋本地,有的去了安康、西安,還有的在江蘇昆山開起了砂鍋店。
“看到徒弟們個個都開起了店,獨立經營并且生意也好,賺到了錢,特別是把嵐皋砂鍋的味道都帶出去了,我們很開心,感覺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這份屬于阿健和娟子的砂鍋味道走出了嵐皋,讓身在外地的嵐皋人多了一份紓解鄉(xiāng)愁的方式,也讓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嘗到了嵐皋味道。
近日,阿健和娟子還攜菜品“嵐皋砂鍋”通過了“安康味道”名小吃的認定。
“這是我們的事業(yè),要把這份事業(yè)做好做大做強,還要把嵐皋砂鍋的品牌打響,讓它走出嵐皋,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個味道。”對于這份榮譽,阿健和娟子十分珍惜,對未來做好砂鍋事業(yè)、傳承美食文化更是充滿了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