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勤印
常言道:“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愛好,沒有老師可以找老師,沒有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沒有時間會擠出時間,只要愛好便會千方百計。幾十年來為了書法這個愛好,個中甘苦自知。雖然沒有多大成績,但也算是幸運者。
我學書當初和其他愛好者一樣,這里撿那里抄,真草隸篆都在學,都沒學好。后多方求教,承蒙老師指點,結合自身所好,開始有方向,有選擇,有重點地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碑帖,每個人都不可能全拿來臨習,所以選帖至關重要。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明清大家黃道周、張瑞圖等傳世書法作品激起我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書法注重情感地抒發(fā)和個性的表現(xiàn),有氣勢,富有時代感,合我胃口。所以,對此下了不少功夫。黃道周的書法峭厲方勁而流動自然,體現(xiàn)明人書法尚態(tài)的特點。張瑞圖行筆有折無轉,結體奇崛,氣骨獨標,無一絲雕飾之習,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任何事物偏重一面都會帶來另一面的副作用,由于學習時間較長,使我在用筆上方勁有余而圓潤不足。
追本溯源,取法乎上是學書的根本。王鐸曾云,書不宗晉必入野道,晉二王書系是我最愛。九十年代后期開始,潛心二王,其書系的古典范式的正宗性和博大深沉性與民間碑版的樸實率真、富于個性風格相比更具共性,因此成了我學習行草書的“根據(jù)地”。二王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無法逾越的,我覺得寫行草不理解二王是不懂行草的。對《圣教》、《二王尺牘》尤其鐘情,用功最多!抖x》、《得示》、《初月》、《雨后》等帖的輕重、疏密、虛實塊面、字群組合等處理,為我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頗多有益的借鑒。王書的共同特點:運筆順勢疾行,筆勢縱橫,體勢瀟灑?v快飛移的筆勢勾連于字與字之間,有時一筆連寫兩三個字,突破了以單字為造型單位的舊法,使一些筆畫的姿態(tài)及其單字的組合方式發(fā)生變化,形成了以勢賦形的“字群結構”,這樣的書寫樣式是王書的一大特點。筆畫的方圓變易,結構的擒縱離合,均為隨心應手,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識摹寫。南朝人評王羲之書法是拿他和鐘繇、張之相比,評斷:“王工夫不及張,天然過之,天然不及鐘,工夫過之”。(《書品》)工夫是技法的控制力,下筆便能盡開得勢,天然是本性的品格,形跡之外見風采,王書兼而得之。孫過庭《書譜》評王羲之書法,“不激不厲,志氣和平而風規(guī)自遠”。這種境地,我夢寐以求,奈何資質愚鈍,才疏學淺,對這簡遠玄淡,悠然意遙的藝術境界,這種“書卷氣”雖無法達到但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