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常被戲稱為“山高水完頭”的地方,步行至集鎮(zhèn)需要2兩個小時的山路,一個來回就得整整一天,還得起早貪黑,稍微耽擱回家路上就得在路途中找住戶人家借“火把”照明回家,這為的只是和媽媽一起去集市買點月餅,全家人坐在“地壩”的月光下吃一個月餅。
六歲開始上小學一年級,起早貪黑、吃苦受累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都不算什么事兒,最難征服的就是就是幾十里的崎嶇的山路。早上學校9點上早自習,我得6點起床,炒一碗前一天的剩飯,狼吞虎咽的吃下,并不因為有多好吃,而是時間不允許你細嚼慢咽。至今我的時間觀念都特別強。
下午3:30放學,已經(jīng)饑腸轆轆,看到望眼欲穿的盤山路,兩條腿顫顫巍巍的趕回家揭開柴火爐邊已經(jīng)發(fā)涼的剩飯同樣狼吞虎咽的吃完,為異常忙碌的父母搭一把手,晚上在電壓極低的鎢絲燈燈光下完成學校的家庭作業(yè)已經(jīng)是半夜11點。
就這樣一直到小學畢業(yè)升入初中,寄宿制的學校生活少了每日奔波的苦,但從未長時間離開過家的我,日夜想家的“苦”一直伴隨到初中畢業(yè)。本以為等上高中就出去打工為父母分擔,但要強的父母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走自己相同的路,堅決支持我們完成學業(yè)。要知道一個家庭同時三個學生,有多么的不容易。
上大學的四年里,幾乎寒暑假沒有回過家,大學的第一個暑假沒回家,在學校的附近暑假工到開學,開學不久就是中秋節(jié),媽媽打來電話,吃月餅沒,我沉默幾秒沒說話,那一刻我知道我想家了。媽媽也想到了我的心思,就沒在說話。
畢業(yè)之后的幾年,有一段在國外工作和生活的經(jīng)歷,除了工作可以沖淡“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真實感受外,在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淡化這來自故鄉(xiāng)的濃濃情懷和對家人的思念。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第一個中秋節(jié),讓我無數(shù)次回憶上文所有現(xiàn)場景。
其實任何一個節(jié)日都以親情貫穿始終,讓人無法自拔,縱使豪情萬丈的熱血男兒,抑或終日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每當桂花飄香的八月地月圓之夜總能想起年幼時那來之不易的月餅的奇特香味。如今逢人便說,再也找不到曾經(jīng)的味道了,誰曾想過,每個人的曾經(jīng)都不曾想同,有人回味的是童年的豐衣足食、無憂無慮,吃什么都香。有人回味的是年幼時,家境窘迫,饑不擇食,吃什么都香!但月餅的特殊味道只有這個特殊時期變得愈加濃烈。
唐志全 紫陽縣公安局交警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