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茂詢
悠長的恒河,攜著秦嶺悠遠的祈望,載著一路青山的祝福,唱著一串串清麗的歌兒,跳著一曲曲花式舞步,熱烈地與月河相會于恒口。坦蕩而又謙遜的月河,從恒口街后悄然而出,帶著夢幻般的愿景,與其兩廂交融。恒河直奔月河,是恒河急于對恒口的認名;月河水笑如靨,是月河對恒口稔熟的親切。恒河從此完成了使命,成為月河之水,淌過寬敞曠達的恒口壩子,向著漢江,徜徉東去。
月河是秀潤溫情的,恒河是豪放秀美的,恒口壩子是豐饒明媚的。恒口因此有著厚重的歷史,有著如歌的行程,有著陜西四大示范區(qū)市的光輝前景。
恒口有歌,歌曰“富庶”。
月河之南有良田沃地,由梅子鋪到賀家壩,依南山之腳,東延40余里;月河之北有豐土平疇,從白魚至大同,靠北山之丘,一去一日腳程。而南北相望,煙嵐浮浮,風物渺渺,千畝萬畝連連稻田,大渠小渠潺潺流水,四時景致,皆呈魚米底色,戶戶子民,盡顯水潤容顏。
恒口壩子,無須水庫相侍。南岸之月惠渠,起程梅子鋪,只須一滾水壩。其渠也,頂寬幾近兩米,底深一米有余,插秧時刻,月河之水,浩浩入渠。在梅子鋪,小試牛刀;到高劍、劉家灣,再展妙姿;一路直達賀家壩及五里四合。北邊自有恒河肩負重任。一條恒惠渠,竟比月惠渠還要闊綽,起步即逢云峰一帶萬畝稻田,爾后一路登程,一路問候,史家莊、孫家槽、雷家河畔、上王家臺、下王家臺、楊莊、二垱、溢河……,田地民眾,盡享渠水之利。
甭以為恒口唯有恒口壩子為富庶之所,唐家灣雖與月惠渠是挨邊兒“親戚”,卻自有溪水滋潤,讓一灣稻田年年豐收。而遠在半山的毛坪茨朳子和運溪之黨家灣,所產稻米的香濃,亦是聲名遠播。
恒口的富庶,一在河山的恩惠,更在恒口人的勤勞。
恒口有歌,歌曰“秀麗”。
恒口一帶,南山兀立。其峰陡峻,有接天之象;其巔高猛,有摩云之勢。鳳凰林場,林木森森。入其徑,夏日搵涼,爽意達心;秋時賞景,有山果盈枝,有霜葉醉紅。去馬鞍橋、黃鶴埡走險,古道荒徑,別有體驗,蔥蘢蔽日之處,何處曾是往昔伐薪之地?復走北嶺,淺山矮丘,又是一番景觀。或松或柏,或椿或杉,或竹林或果林,新村綠樹環(huán)繞,村道綠樹環(huán)列,野雞野兔,松鼠狐貍,竟為?。
平壩之處,各村各地,各展特色。魯家村之民俗器物,楊莊村之桂樹飄香,永豐村之白楊鳥歌,袁莊村之林莽逞姿,王臺村之竹林送風……皆為極至景觀。而月河防護林帶,又如長城屏障。踱步其中,有濕潤的河風穿林而來,輕輕地拂過面頰;有萬千綠葉的摩挲之聲,絮語般敘說愜意;有軟軟的絨沙小路,迎候著旅者的光臨……
恒口的秀麗,一在宜人的溫潤,更在恒口人的追求。
恒口有歌,歌曰“深廣”。
曾經的嶺南書院,而今的恒口小學,幾近200年的歷史,恒口的文化積淀,深厚而又廣闊。它幾經嬗變,幾經更張,對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從未退卻。於此走出的恒口子民,帶著祖宗的文化氣息,雖經磨難,而不墜青云之志,雖逢榮華,而不改本色品質;
建國前便存留恒口的安康高級農校,作為文化的旗幟,曾于恒口西街高揚,直到建國20幾年之后,復被恒口技術學校更張。此其時也,恒口驕子,廣受其益,一時成就了許多人的夢想。
而1956年成立的恒口中學,直接就是恒口的皇冠。曾幾何時,恒口人欲登中學殿堂,須徒步安康,子女升學者,屈指可數。恒口中學豎旗,校名竟是郭沫若墨寶,其中的若許教師,均為飽學之士。名師之下,恒口眾多孩兒得以成才。迄至今朝,亦是安康前列學校;
新的時代,遍及鄉(xiāng)村的小學、初中,成為了恒口人的文化起點。這起點,如袁隆平新育之水稻良種,在肥沃的田中,一旦發(fā)芽,便直指豐收;
而鋪滿石條的恒口古街,成了拍攝歷史影劇的理想場所;恒口的漢調二黃,于他鄉(xiāng)演出,數天觀眾如潮;古街之中的三圣廟,為景觀之奇,儒、道、佛成“命運共同體”,體現著恒口人的尊崇與包容……
引以為傲的,豈止于此!
這里有農業(yè)科技龍頭——安康市農業(yè)科學技術研究所。號稱“玉米神龍”的玉米育種專家陳長發(fā),尊為“巴山洋芋王”的洋芋育種帶頭人蒲中榮,其后成為“草鞋縣長”的領導者張子美,皆從恒口走向前沿;
這里有蠶桑“保姆”基地——安康市蠶桑研究所,專家馮文福、韓元中和馮華西,十縣區(qū)的蠶種供應,陜南一片的良桑培育,皆由此輻射萬千農家;
而植根于恒口的魚種場,早已馳名域外,它使恒口魚米之鄉(xiāng)的內涵,更其豐盈厚重……
恒口的深廣,一在地域的優(yōu)越,更在恒口人的智慧。
恒口有歌,歌曰“豐美”。
村村有景,處處美食,或久居,或初識,無不動容動情。
若看一馬平川的青蔥水稻,勿漏碧云般的荷田;若看山川相連的油菜花海,勿漏“十天高速”上的靚車;若看新村新街的新廈,勿漏“陽安”線上的新列(車)。安詳如坐的常景,飛馳而過的別景,藍天白云之下,清新如人間仙境。
此處即是王希孟現代版的《江山萬里圖》。
隨便一處住戶,隨便一處農家,客人勿論尊貴,一杯香茗必先奉至,一餐便飯必請賞光。不要以為一碟酸菜慢怠了尊駕,一品便知,那種酸菜的別致,竟是人間蔬中絕品。而不正眼一瞧的軟泡豬肉,一經做成“酥肉”,竟也是讓人久久回味的佳肴……
濃香的米酒,回甘的黃酒,皆是恒口人的家常小酒。
或許,習慣米飯的恒口人,偏偏端來一碗擔擔面,讓人感到異樣的驚喜。
農貿街,工貿街,商貿街,老街新街,長街短街,大街小街,迎河街迎路街……此處即是張擇端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
恒口的豐美,一在歷史的積淀,更在恒口人的追夢。
恒口有歌,歌有久久之歌,新新之歌。在安康,在陜南,在陜西,在祖國的腹地,有這么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有這么數十萬勤勞智慧的人民,正在譜寫新的時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