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邦基
漢水不負巴蜀荊楚通津之謂,安康則得舟楫之便,有“運不完的興安州,填不滿的水碼頭”之說。山貨云集,碼頭的形成,又使得高檐厚壁的板門小店,背城臨水形成了數(shù)里長的河街。此河街又以安康城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分作三段:“水西門”以上為上河街,“小北門”以下為下河街,此兩門之間則為中河街。街南依偎于城堤之下,寬處青石條鋪就的岔道如階梯狀,隨坡就勢在板門小店間,大街套著小巷層層向高處延伸;街北緊臨漢水,窄處大木樁支撐起的吊角樓,凹凸交錯多集中在中河街一帶。后因漢水經(jīng)年侵襲,至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初,此類吊角樓便銷聲匿跡了。
河街的店鋪多為高檐瓦屋,假檐兩層的兩坡水平房夾雜其中。朱紅的廊檐柱頭,墨黑的窗欞隔木,猶如《清明上河圖》之古韻遺風(fēng)。沿河西起“王公臺”,東至“四王廟”,大小江舟泊岸臥波,每日多達兩千余艘。致使家居上河街的張姓“竹木行”的木排或竹筏,不得不停靠在西堤以外的河岸。因為如此,又使得“玉生源”“德豐祥”“德新久”“德新合”“協(xié)順成”“協(xié)昌永”“萬有福”“正新霖”“聚合成”“新有成”“永遠恒”“誠意生”……數(shù)十家從事航運業(yè)的大大小小的商號,遍布城區(qū)內(nèi)外。在上、下河街為航運業(yè)服務(wù)而專門制作“千擔(dān)”(纖繩)的篾匠,及修船與造船的水木匠比比皆是。
每至夜晚,明月高懸,無數(shù)江舟燈火如星;江波閃爍曲折搖曳,宛若銀蛇滑動,形成古興安八景之漢水晴波、長灘漁火。常為文人墨客、吏仕賢達所吟唱。待夜里安康城四圍的城門關(guān)閉后,河街便又成了“不夜城”。飯館,蒸燉煎炒、油炸湯澆,噴香味美;酒館,有陳釀酒,斟出來賽過瓊漿;茶館,有新春茶,捧到手香欺丹桂。跑堂聲、唱曲聲、說書聲以及猜拳行令之聲匯入夜市人流,一派繁榮景象。
在上河街“陳公臺”的上游,舊有江西客民所建之會館“萬壽宮”。清同治六年(1867)會館在其廟會上演了一出《破洪州》。洪州,江西南昌舊稱。就那么巧,當(dāng)年會館就被洪水所圮毀,遷入老城后江西人就不許再在會館演出此戲。故今人有訛傳安康舊為洪州者說:若演了《破洪州》,漢江河就要漲大水。不過,那場洪水過后所留下的殘垣斷壁,在當(dāng)時又成了乞丐們的棲身之所,據(jù)此又在安康城留下了一個歇后語:叫花子住的萬壽宮———富大家虛!遏斒侠m(xù)府志》曾言:“廟圮于水,而大門之石工猶巍然獨存。今之石工則嘆為弗如也。”可惜,該牌坊式石門樓最終又毀于百年之后的1967年“8·20”后的第一次“武斗”。
水西門原為一甕城,甕城外舊有祀奉著漢江水神的“四王廟”。道光元年(1821)夏六月,漢水淹沒郡城為災(zāi),水退城圮而廟巋然獨存?と艘陨裰型,待復(fù)修時,請于當(dāng)?shù),遂將此廟移建于甕城之中,謂之“平浪宮”。每年六月初六,以船夫為首的凡依靠漢水討生活的各行各業(yè),會輪番承辦感謝“平水明王楊四將軍”,民間俗稱為“謝將”的“六月會”。會期往往一辦就是半個多月到二十來天,是城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