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忠旭
“咔、咔、咔”
上班途中,迎面而來一位老人,嶙峋的手中夾著半根煙。與他擦肩而過時,散發(fā)出濃濃的煙味,這股味似曾相識。我心里想著:“這不是父親的‘味’嗎?不,不是,只是與父親的一樣罷了!”
父親身上的煙味
父親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人,從我記事起,就見他抽煙。母親每次看到父親抽煙時,都會嘮叨兩句:“你少抽點煙,對身體不好。”然而,父親并未停止抽煙,反是“變本加厲”了,抽完一根又接一根。
父親兄弟幾個都愛抽煙,每次閑下來圍坐在一塊,先是發(fā)一根煙,再嘮嗑。有時他們之間的距離隔了好幾米遠,但仍然會扔一根煙到對方手里。我在想,煙的“魅力”有這么大嗎?有次,見父親抽煙,我走向他面前說道:“爸,要不我給你買一袋水果糖,想抽煙的時候,你吃一顆糖,嘴里就不會覺著干了,是不能把煙戒了。”父親只是簡單的一句“咋可能么”回應了我。后來,我也學會了抽煙,直到戒煙時才明白了父親那句話的深意——已經(jīng)遲了。
抽煙時間久了,就會經(jīng)?人裕∥沂巧钌畹捏w驗過,知其對身體有害,所以戒了煙。父親也經(jīng)常咳嗽,他的咳嗽聲,已成為我起床的“鬧鐘”。俗話說:年齡大了就沒有瞌睡了。父親每天早晨起的早,他一起來就會抽煙,接著就是不斷的咳嗽,這時,我知道天快亮了,該起床了。多少年來,這個“鬧鐘”一直很準時。
或許是農(nóng)村出身,父親對煙并不挑剔,2元、5元、10元一包的煙,他都是“來者不拒”。今年五一回家前,父親特意在電話里叮嚀了幾句:“不要給我買煙,屋里有了,給你外爺買條把子煙就行了。”他的話,我并沒有聽進去。到家時,我把給外爺?shù)臒熝b在袋子里,剩下的放在桌子上。過了一會兒,父親突然從我背后走來,“這煙不是給別人的吧,我把它拆了哦。”“不是,就是給你買的,你抽吧。”我連忙說道。這時,我的心感覺被針狠狠地扎了一下,父親明明沒有了煙為何還說有?就是給他買的煙為何要問是否給別人的了?直到父親嘴里叼上一根煙時,我才坦然釋懷。那刻,他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只有我這個當兒子的能懂其中的含義。
如今,母親也不阻止父親抽煙了!她說:“你爸抽了半輩子煙,讓他一下子不抽,那就和割了他身上的一塊肉一樣——‘疼’。”時間一點一點在流逝,父親身上散發(fā)出來的煙味卻沒變過,那是父親獨有的“味”,也是我喜歡聞的“味”!
父親身上的泥土味
愛抽煙的父親還是一個泥瓦工。
為了家里的生活能夠富裕一些,父親和表哥一起給村上的農(nóng)戶蓋樓房;蛟S是父親舍不得荒棄家里的土地,一年也就干百十天的活。
記得上大學時,每次回家前,都會給父親打電話知會一聲,他好給我“安排”伙食。父親在家了,就給我做飯,不在家了,會告訴我在哪里吃飯。但是他總會抽出一天時間來陪我,而我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腳步,父親走哪,我就跟哪,儼然成了他的跟屁蟲。
自家村上的房子越蓋越少,慢慢地,父親他們的“生意”就擴大到其他村子,因此父親也就有了一輛屬于他的兩輪摩托車。我在家時,父親早上天沒亮就起床了,簡單收拾一下,順帶給我囑咐一下吃飯的事,騎著他心愛的摩托去“上班”了。
農(nóng)村人晚上睡得早,我躺在床上等父親回來。他一進門就能聞到其身上水泥漿散發(fā)出的刺鼻味,本想說一句關心的話,卻始終難以開口。父親即使再累,他都會坐到床邊和我說上一會話。“爸,哪兒不管住嗎?這遠的很,你一天騎車累得很,不行了就住在哪里,少跑點......”還沒等我說完,父親緊接著說:“那哪能行。”我明白父親的心思,他知道,我回來一次不容易,再遠都要回來看看我。因為下一次回家,不知是何時?
不去蓋房時,父親就待在家里陪我,順帶去他那心愛的土地上“折騰”一番。每次回來時,身上都有一股土味,那是大自然最真實的味,也是農(nóng)戶辛勤一年大收成需要的味,更是我聞了幾十年的味。
父親身上的“文化”味
說起父親,同輩的人都知道他不喜歡學習,小學沒畢業(yè)就輟學了。即使這樣,父親身上的“文化”味非常濃烈。
每到過年時,父親都會買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日歷”,一有時間就翻出來“閱讀”,看看二十四節(jié)氣,看看哪一天日子好......時間長了,父親的眼睛越發(fā)看不清書上的字了。于是他又有了一副新“裝備”——眼鏡,戴上眼鏡的父親特像文化人。
“我是沒什么文化,畢竟幾十歲了,也是有一些經(jīng)驗的,有些話你要聽。”父親經(jīng)常在我耳邊嘮叨的這句話,我始終沒有忘記。記得上初中時,我告訴父親不想念書了,父親那是一百個不愿意,用棍子逼著我去上學,他只說了一句:“聽我的,去念”。那時我哪能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或許他是好面子,或許是想我不要走他的老路。直到我畢業(yè)找工作時,才明白他的“逼迫”、他的棍子原來有這么多的深意。現(xiàn)在,我也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告誡自己,做事前多聽父母和長輩們的意見。
如今,人們都用上了智能手機,父親也“不甘示弱”,買了一臺智能機,讓我妹教他怎么玩微信,怎么看新聞、聽天氣預報?時代在進步,雖然父親年齡大了,但也在不斷學習,也在接受新鮮事物,這點我自愧不如!
多年來,我已然習慣了父親身上的煙味、泥土味和“文化”味。我知道,那是他的“精神食糧”,是他辛苦了一輩子用汗水換來的“小康味”。
這就是父親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