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霏
半夜醒來讀到謝柯芝老師寫的王永堂往事之《推薦上大學》,非常好的一篇回憶性散文。篇幅雖短,卻滿滿正能量。情感真摯,語言質樸,給讀者以啟迪。
這是《安康日報》連續(xù)刊登的王永堂往事第十三篇。每篇都是王永堂口述,他愛人謝柯芝女士記錄。謝老師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因為這個緣由,她寫的每篇文章我都會細細閱讀。今天這篇寫的是她先生當年被公社推薦上大學的事。一個農村娃,中學才上了幾個月,當過放牛娃、赤腳醫(yī)生,最后卻能被推薦上北京醫(yī)學院,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后來又擔任一家三甲醫(yī)院的院長。如此精彩的人生,靠的是什么?是運氣嗎?是貴人相助嗎?都不是。文章中有一段話,正好給出了答案。“現在回頭想一想,人!要多做好事、善事,心存善心。還要勤奮,能吃苦、能背虧。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不要急功近利。在人生的路上不但要有貴人相助,更要抓住機遇。機遇任何時候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我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了我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從中受到一些啟發(fā)。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年輕人眼界開闊,知識面廣,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強,這是他們的長處。但先天的不足是: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學校和家庭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學生成績上,其它方面有所忽視。譬如耐挫力的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培養(yǎng)等等。近來各地連續(xù)發(fā)生好幾起學生自殺事件,讓人痛惜!多么年輕的生命!那么輕易就放棄了。他們的父母、老師該有多難過呀!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他們早些明白這些道理,應該不會那樣選擇吧?在《推薦上大學》這篇文章里,有個細節(ji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王永堂先生當年被抽調去參加縣武裝部組織的“赤腳醫(yī)生”三防培訓。由于通訊不發(fā)達,傳的口信時間弄錯了,提前三天到了報到點。這三天里,他洗了一天菜,鏟了一天谷殼子,又守了一天電話。領導讓干啥就干啥,不計份內份外。僅此一點,許多正在實習或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可能就做不到,或不屑去做。也許覺得干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太浪費時間,大材小用了。于是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有些崗位用人單位急著招人而沒人愿去 ;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畢業(yè)了寧愿在家啃老卻這也不想干那也不想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夢想都必須植根于現實的土壤,扎扎實實地下苦功夫,夢想才能實現。
俗話說:“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胸有大志,而不能勤勤勉勉做事,怎么可能成功呢?想起冰心的一首小詩:“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愿以此詩,與我的學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