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緒偉
小滿前后,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梁,一坡一溝,是草木繁茂、莊稼趨熟的景象。故鄉(xiāng)人,就從莊稼的小滿里,憧憬著夏收的殷實。
俗話說,立夏三板黃,小滿豆麥香。這時我回到故鄉(xiāng),走在綠郁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坡里灣里的風迎面而來,是熟悉而沁心的清香。
河灣梯田,我曾經(jīng)吆牛耕犁過的地塊,故鄉(xiāng)人正在田間忙碌著割油菜。黃桿的油菜在鐮刀下,排列整齊地躺在田里,接受陽光照射,等待連枷拍打。田邊坡上的豌豆,淡黃色的豆莢,密密麻麻、脹鼓鼓地牽在蔓莖上,等待人來收獲。溝邊的胡豆,深綠色的莖稈半人高,葉腋間的豆角,三四個湊擠在一起,從腳下依次擠到頭尖,豆角鼓脹得一愣一愣的。
梁上埡壑,那一大排老松樹,齊刷刷伸出了半尺長嫩松尖。埡壑陳家院子,房前屋后是一塊塊辣椒地,碎碎的粉蕊白花,像星星一樣密撒在綠葉中;側(cè)莖下,有幾個小嫩椒吊伸出來。院壩前那塊洋芋地,開出了一團團米色花,似云朵般格外惹眼。零星幾個老人,輕揮鋤頭,在地邊除雜草。這時的陽光格外耀眼,映照地面,浮綠泛金;光譜山野,濃蔭碧翠;輝染鄉(xiāng)村,蔬香四溢。
遠看張家梁子,那一方沃土,清風吹動著麥浪翻滾。麥浪從山梁腳下,一波波延綿推涌到梁頂,此起彼伏,蔚為壯觀。此景讓我思索到:“小滿小滿,麥粒漸滿。”這古人命名“小滿”時,表達著一種收獲在即的喜悅心情。田野的麥類,正在由青轉(zhuǎn)黃,過不了幾日,這里將是故鄉(xiāng)一片金色麥浪的暢想。
山里故鄉(xiāng),常顯“高一丈不一樣”的特點,啥莊稼都比壩子里遲熟上十天。走進這片莊稼地,熟悉的一蔸蔸小麥,麥稈翠綠油亮,麥穗粗壯堅挺,麥粒灌漿飽滿,但還沒完全成熟。牽手一株麥穗,輕撫脹鼓鼓麥粒,不禁讓我想起了過去。孩童的小滿季節(jié),正是“青黃不接”的日子,農(nóng)家早已斷糧,年年皆是“餓飯季節(jié)”。自留地中豌豆胡豆一出莢角,家家就開始掐摘葉子吃,吃完葉子摳嫩豆莢連殼吃。生產(chǎn)隊為了生計,豌胡豆七八成熟就組織剝殼當口糧;然后開始“殺青”,即割下八九成熟的麥穗,按人口每天三兩分到戶,自己搓下麥粒,連皮煮著吃充饑。麥粒煮熟了,鼓脹得更圓,咬起來“嚗嚗響”,故鄉(xiāng)人把這叫“吃虱嚗子”;我們覺得很好吃,而大人們卻沉默無語,眼眶里含著淚花。固然那時再餓,生產(chǎn)隊繳公購糧的莊稼地,卻留的很足。
如今的故鄉(xiāng),不僅是糧油有余,而且家家過上了小康生活。如今的故鄉(xiāng)人,仍耕種出了一片片茂盛的莊稼地,守住了“手中有糧心不慌”的根本,“春種一粒籽,秋收萬顆糧”那傳統(tǒng)的俗念永恒?茨菐灼f稼地里,故鄉(xiāng)人戴著草帽,背著鋤頭,這看看那瞧瞧,觀天色算時間,對小滿時還未成熟的莊稼,終是悉心照料,期盼金色夏收的到來。
故鄉(xiāng)的小滿,惠風和暢。暖熱的陽光,翠山綠林吹出清風,順溝穿溪過埡壑,溫新地拂面而來;眼前麥浪泛金,耳邊林濤和鳴,這種景象與感受,是故鄉(xiāng)所遇的小滿特質(zhì)。
在24節(jié)氣中,人們熟知清明祭祖,冬至吃餃子,小滿卻很少人知。然而我的故鄉(xiāng),這天有“小滿訓(xùn)誡”的習(xí)俗。一個院子、或是一家人,坐聽老人講:“……古訓(xùn),小滿者,滿而不損也,滿而不盈也,滿而不溢也。祖先忌諱‘太滿’、‘大滿’,圣人說‘滿招損、謙受益’”。誡說“24節(jié)氣命名,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為啥有小滿卻唯獨沒有大滿呢?告誡我們,人活一世小滿足矣”。因而故鄉(xiāng)人,小滿這天飯只吃半飽,一直堅持至今地領(lǐng)悟饑餓感,銘記“小滿”不自滿。
夏天來了,故鄉(xiāng)人心情不會浮躁,如今他們過上了小康生活,卻仍然那樣辛苦地耕耘土地,雙手勤勞地建設(shè)美好家園。因為故鄉(xiāng)人,俗有“小滿”伴隨。
故鄉(xiāng)小滿,給我人生尺度,小滿即知足,知足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