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
這里是北方人眼里的南方,南方人眼里的北方。
恒口因河得名,始建于宋、興于明清,鳳凰山、伏牛山南北相擁,恒河、月河縱橫交匯,兩山夾一川的獨特地貌,讓這里形成了50平方公里的田園,擁有3.5萬畝的優(yōu)質(zhì)良田。
今年的雨水和往年相比,顯得有點多。我突然很討厭下雨。北方的雨,我總覺得像北方的漢子一樣,豁達、干脆、粗獷、悲涼之美,給人酣暢淋漓、通透舒坦。南方的雨,或許和北方相比則顯得柔情纏綿、小家碧玉,在恒口則二者兼?zhèn)洹?span style="display:none">bwC安康新聞網(wǎng)
前幾日孩子高考,我焦躁地一連幾日夜不能寐。心情糟糕的時候,就連空氣里的灰塵、都會讓人覺得心煩,就連呼吸似乎都是一種錯誤。
聽著屋檐滴答的水滴聲,猶如一根木魚錘,嘀嗒地落在我的心鼓上。刷著微信、看著抖音……我一時竟不知自己身居何方? 看書吧。“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讀著宋代詩人翁卷的詩,不由地讓我想起兒時農(nóng)忙時節(jié)的情景。
父親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在我的記憶中,插秧、割麥、收油菜……所有的農(nóng)活他都是行家里手。農(nóng)忙時節(jié)我每天都見不著他的面。那時候不懂這就是趕農(nóng)時搶收搶種。“農(nóng)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在鄉(xiāng)下,沒有手機、電視,大人小孩在農(nóng)忙時節(jié)幾乎都沒有閑著,大人有大人的忙碌,孩子有孩子的樂趣。
春節(jié)過后,在老家覺得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插秧。那時候都是鄰家相互“幫忙”,俗話“換工”。每逢插秧時節(jié)。父親耙田,我在耙上坐著。光著腳、手穩(wěn)穩(wěn)地緊握著水耙,這恐怕就是小時候的“坐車”吧。“噗通噗通噗通”……牛踏水田的聲音,“啾、啾、啾”父親嘴里吆喝著耕牛,手里的鞭子揮得很響,可是沒有落在耕牛的身上,農(nóng)村人都視為耕牛為勞力,舍不得打。
秧田分為坡田和壩田,顧名思義也就是坡田是山坡上靠天吃飯的水田,壩田就是有灌溉保障的水田。犁耙拉坎子都齊備后,就開始插秧了。插秧的流程比較傳統(tǒng),村民們要先去秧苗田“扯秧子”(也叫拔芽子),把秧苗捆成捆,擔到待栽種的田邊,站在田埂上將一捆一捆的秧苗拋入田里不同的地方,做好插秧前的準備。接著,村民們就可以下田了,打線、插秧,一氣呵成,幾個彎腰、抬頭之間,水田里就染上了一片綠意。
孩子們最開心的事,就是獲得大人授權,讓拋秧苗,看看誰拋得遠、準。偶爾歇氣時候,小孩們都爭著搶著想去學插秧,大人們則默許,直到嘻嘻哈哈的孩子們一番“噗通”之后,大人們又把或漂浮在水面,或者直接插到了水里的秧苗,再一次重新插好。這個時候,鄰里鄉(xiāng)親們是不會批評孩子,嘴里還不時地說“這幫混小子”。當然也有讓人悲傷的事情,也就是那年農(nóng)忙時節(jié),我吃完飯在院壩旁若無人大聲唱著,學校新來的一位音樂老師教唱的一首歌,歌名忘了,其中有一句歌詞“哎呦呦,哎呦呦,跟呀跟著爸爸,學呀學種田……”。就是這句歌詞,一下惹怒了父親,對我一頓呵斥和臭罵,也就是因為這首歌,我被懲罰上坡去擔小麥,直到我的肩膀壓磨的皮都快掉了,才被放過。直到今天,還記得父親最后氣呼呼地問我“還跟著我學種田嗎?……”。
往事如煙,一幕幕手工插秧的情景封存在我的記憶里。我的父母一生保持著勤勞的品格,昨天我還回老家了,我說接爸媽去袁莊村看看秦巴漢水(恒口)插秧節(jié)活動,他們說“忙,走不開”,我也只好作罷。
孩子高考結束那天,天也放晴了。
沿著316國道,我徑直把車開進了袁莊村。四周蒼翠的青山之間,綠蔥蔥秧苗已經(jīng)緩過神了,微風吹過,似乎有稻香拂面。秧苗的葉子隨風微顫,似乎在竊竊私語;南山青黛、村落靜美,炊煙裊裊,彌散出固有的芬芳;還有那犄角上系著紅綢、脖子懸掛鈴鐺的水牛,也準備著插秧節(jié)暨文旅商貿(mào)活動的開幕式展演。身著粗布衣服的農(nóng)夫,腳踩涓涓流淌的溪水,擼一把青草塞進水牛嘴里,它們悠閑地搖晃著腦袋,慢嚼細咽起來。
飄揚的彩旗在陽光下,“鄉(xiāng)村,讓城市更向往”的青綠色標語顯得那么耀眼。
“立夏小滿插秧忙”。穿梭于稻田之間,書畫老師們盡情揮毫潑墨,把家鄉(xiāng)的情懷,融入了精美的扇面書畫之中。淳樸的孩子們把畫廊圍得水泄不通,看著他們紅撲撲的臉蛋、清澈靈氣的眼神,這就是稻鄉(xiāng)的孩子們。遠處,還有一群群穿著漢服的游客小朋友,在陽光下、稻田邊,顯得那么自信、靚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還有家長再給孩子們講著,要珍惜糧食、光盤行動……如今,曾經(jīng)辛勤的勞作,逐漸通過線上線下聯(lián)動、農(nóng)事體驗互動、文旅研學活動,早已成為了田園文化的商貿(mào)盛宴。“稻田拔河、稻田摸魚、稻田摔跤”等娛樂活動與田園懷舊音樂會融為一體,吸引眾多的游客。
鞋上的泥巴,是從稻田里帶出來的,我似乎覺得很親切。恰巧這時,手機嘀嘀地響起,我忙打開微信,“醉美稻香詩中舞,靈動恒口畫中游”,趙心琴老師的一副對聯(lián)令我驚嘆。
“溪映明月、南山云見”,在一座小院的籬笆墻邊,一幅農(nóng)家耕作圖赫然在墻面上,似潺潺流水四時景致、稻香魚肥,與田里的泥土、秧苗渾然一體,浮現(xiàn)眼前是一幅豐收的畫卷。
坐下,看時光的倒影。良田沃土、水清泥厚,曠野披上樹木蔥翠,滿眼皆綠,田野秧苗一層綠色的外衣,混合著泥土的氣息,人們穿插其間,大地從此愈加添了喜氣。
夕陽下,小院里晾曬著一地麥子。田坎上,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們,邊走邊說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