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郭颯
山里娃娃同樣有出息、有作為。
時年12歲的鄧伊凡沒有想到,她用毛筆在紙上畫下的勞動場景,會在2020年經典傳承·首屆全國少兒國畫大展中獲得特等獎。
在這幅作品里面,綠色的茶園和遠處的山巒構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觀。茶園中的茶樹整齊排列,小路蜿蜒曲折,畫中的大人們正在采茶,他們滿臉的笑意和忙碌的身影,傳遞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
如今,鄧伊凡已經升學到安康城區(qū)的中學,可是在她身后,一批批喜愛畫畫的學弟學妹們還堅持著和她一樣的夢想。
已經六年級的汪佳涵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幅《我們村的南瓜又香又甜》會被選為第二屆中國食育少兒畫展作品集的封面。
畫面上緊密排列的南瓜,給人一種飽滿、充實的視覺感受,顯示了收獲的豐盛,也表達出一種對富足生活的滿足和喜悅之情。汪佳涵選擇了家鄉(xiāng)常見的農作物作為自己的繪畫主題,直白地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認可和贊美,展示了她對家鄉(xiāng)生活的認同和熱愛。
像鄧伊凡、汪佳涵這樣的孩子,在老縣小學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畫筆描繪身邊的事物,也記錄著家鄉(xiāng)的變化。
然而,更深層的改變已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發(fā)生。
這種改變,是校長吳錦鵬最為看重的一個方面,“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積極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在接觸紅色美育時,會認識到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和偉大復興所進行的斗爭以及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就。他們會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增強民族認同感,”吳錦鵬說道;谶@個目標,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把紅色美育作為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途徑,在美育過程中,孩子們以藝術的形式去展現和感悟這些精神,從而將這些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并在生活中努力踐行,形成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幫助他們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寧靜的校園里,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育課正在教學樓三樓展開。孩子們手握畫筆,將青瓦白墻的鄉(xiāng)村建筑、青蔥翠綠的茶山,化作一幅幅充滿童真卻飽含深意的水墨畫。
“我們不僅要教會孩子技法,更要讓他們理解作品背后的精神。”校外輔導員、安康兒童美育工作者宋安平說道。他定期到校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將國畫技藝與紅色美育結合。
他認為,鄉(xiāng)村學校開展美育,應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開發(fā)紅色文化資源,結合當地的人文風俗、地方歷史文化等進行融合教學,形成鄉(xiāng)村美育發(fā)展與紅色文化傳承實踐相結合的體系,這樣既可以對學生從精神上進行美育的洗禮,從意識上進行美育的熏陶,還可以提升學生辨別真、善、美的能力。
五年級學生張米琪參加國畫社團已有兩年時間了,從最開始的拿起筆不知道畫什么,到現在能去參加比賽,畫畫帶給她的不光有快樂,還收獲了滿滿的自信。“我最喜歡畫水果蔬菜,這是家鄉(xiāng)的特色,我想把它們畫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和張米琪一樣,四年級學生袁梓涵也喜歡把鄉(xiāng)村的風景用畫筆一筆一筆畫出來,“爸爸媽媽現在可支持我了,每一幅畫他們都是我的第一位觀眾。”袁梓涵也會把在學校學到的畫畫技巧教給鄰居小朋友,“我們要一起快樂嘛。”她笑著說道。
“鄉(xiāng)村美育并非一味向孩子灌輸美術知識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觀察力、判斷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認識美、愛好美、創(chuàng)造美。”宋安平和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的老師們也在思考怎么才能把紅色美育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答案則是,美育從不局限于教室。
伴隨著成立國畫社團開始,鄉(xiāng)村兒童國畫夏令營也在開展中。2020年8月,安康首屆“紅色美育·經典傳承”鄉(xiāng)村兒童國畫夏令營成功舉辦,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用畫筆記錄鄉(xiāng)村振興的圖景,目前兒童國畫夏令營已成功舉辦五屆。
“在教學方法上,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鄉(xiāng)村學校美育,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發(fā)揮具體場所在鄉(xiāng)村學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作為學校專門負責國畫社團的老師,吳遠華帶著孩子們去過茶山、進過工廠,更多時候是讓學生們認真觀察身邊的生活。
四年級的汪紫煊在參加夏令營時,在玉米田里看到一幕,深深地吸引了她,一位農民伯伯戴著草帽在烈日下,把玉米裝進筐里。曾經學過的詩句在她腦海里浮現,文字變成了立體的畫面,她為自己這幅畫起名《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汪紫煊覺得,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要發(fā)揚,更要珍惜糧食,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
五年來,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認真實施美育教育,創(chuàng)建以美育人辦學特色,提升師生的藝術素養(yǎng),國畫社團成為全市一流的特色社團,編輯了課外讀物《紅色美育、經典傳承,鄉(xiāng)村兒童國畫優(yōu)秀作品選》,學生的藝術作品成為校園文化的底色和亮點。堅持以“紅色美育”作為學校的美育品牌,大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新時代紅色基因。在以“講好中國美育故事,展現美好中國形象”為主題的2023年國際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論壇上,該校向中外學者講述了安康鄉(xiāng)村兒童紅色美育的故事,讓紅色美育教學主題課成為有影響力的以美育人品牌。
如今,紅色美育在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結出累累碩果。
從2020年5月開始組建國畫社團到現在,五年時間,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選送兒童國畫作品參加首屆全國少兒國畫大展、第二屆全國少兒國畫展、第三屆全國少兒繪畫展等比賽,先后有53名學生分別榮獲“經典傳承特等獎”“經典傳承獎”“優(yōu)秀獎”“公益獎”,數名師生走進北京領獎,學校還榮獲了優(yōu)秀組織獎。其中5幅兒童國畫作品被中國藝術檔案學會收藏,多幅兒童國畫作品在國家級《中國文化報》《美育》報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