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復橋克服了哪些困難?
復橋僅用20個月的時間就建好了,修建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嗎?近日,記者有幸采訪到時任復橋承建方交通部第二工程局實驗室主任、現(xiàn)任承建一橋維修的中交公路養(yǎng)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經理賈玉強。
事過十多年了,賈經理談起復橋修建仍娓娓道來:修建復橋的時候,局里共來了80多人,且都是正式工,采取三班倒作業(yè)。那時候現(xiàn)在的濱江大道就是黃土梁,他們局在工業(yè)學校租了幾間房子辦公,在油脂廠里租了幾間房辦了食堂, 就正式啟動了。
“工程是1979年7月29日正式開工的。修橋需要水泥澆筑,當時沒有商混,修橋首先要解決的是混泥土預制?墒,預制車間又不能放的太遠!沒辦法,局里只好在現(xiàn)在的橋頭公園幾十平方米的狹小地方進行預制。工程開工后,我們在漢江兩邊向江中心修圍堰,將江水截留,然后開始鉆井修建承臺?墒牵捎跂|邊橋的所有資料,受1983年洪水影響已找不到,在修復橋時無任何依據,對漢江的河床、流水量估計不足,工程先后三次被毀。”賈經理說:“漢江以南屬于巴山山系,漢江以北屬于秦嶺山系,兩個山系交匯在一起,地質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們最早用回旋鉆,鉆著鉆著就沒發(fā)前進了,只好改用沖擊鉆。沖擊鉆速度慢,加上我們最初采用石頭圍堰,有透水,有一次大壩放水,竟然將圍堰沖決堤,將鉆機掀翻。”就這樣修補圍堰、再被沖毀、再修補、再被沖毀,反復了三次。最厲害的一次,竟然將固定澆注的鋼護筒也給沖走了。
怎么改進?工程局首先想到了圍堰,他們一方面與電廠聯(lián)系,爭取協(xié)助,找準合適的放水水位,確定圍堰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安康境內尋找合適的黃土,用石塊中間夾黃土的辦法圍堰。
圍堰解決了,工程進度也就快了。而且在修建過程中他們還采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澆筑技術——導管式澆筑,也就是不采用振動棒夯實,而是采用導管的方式,先澆筑承臺頂部,通過混泥土在澆筑時的波浪運動排掉氣體,從而增加混泥土的凝固。
“復橋工程歷時20個月,在預訂工期的前一天1998年11月28日建成通車,可謂是恰到好處!通車那天,來了好多市民看稀奇,像過節(jié)一樣。”賈玉強說。